1 / 11
文档名称:

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8rnwftfv89 2016/12/25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第一篇: 优秀乡村青年教师事迹材料无私奉献静听花开——做一名幸福的乡村青年教师她是一名优秀的乡村青年教师。自 201X 年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先后被评为临朐县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能手,五井镇优秀教师,五井镇优秀班主任, 师德标兵, 标杆教师。朴素大方, 和蔼可亲, 这是学生眼中的高老师——温和娴静。勤奋工作, 助人为乐, 这是领导与同事眼中的高老师——严谨谦恭。六年来, 她的脚印落在了五井镇的山山水水, 她的爱心洒满了村子里的角角落落。提起她, 学生与家长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扎根乡村, 爱心滋润每一名学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高老师从小的梦想。大学毕业后, 为了家乡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她不顾家人反对, 毅然选择了离家五十里外的乡村小学。虽然条件艰苦, 但是高老师不怕苦, 不怕累, 克服一切困难, 扎根乡村教学。孩子们都喜欢上她的语文课, 因为高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在高老师的抽屉里,专门放有红糖,姜,创可贴,酒精等。班里有学生肚子疼, 她就会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糖水。有学生不小心受伤了, 她会及时处理。有个名叫李珍的学生发高烧, 打不通家长电话, 高老师就背着她去医院, 路上需要爬一个很大很长的坡, 高老师身材娇小,累了就脱下外套,铺在石头上,让李珍坐下休息一下,一路颠簸,终于到达医院。家长赶来,一边握着高老师的手一边说: “谢谢,谢谢老师,李珍这娃能遇上您这么一位好老师,真是有福啊!”每天天不亮, 农村家长就去地里干活, 很多学生早上吃不好, 中午又吃些方便面, 火腿肠。高老师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一定要跟上营养。于是, 高老师经常多炒些菜, 熬些粥, 端到教室给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餐。多次家访, 搭建学生成才之路从第一次家长会之后,高老师就开始家访,六年来,风雨无阻,有时在下班后, 有时在周末。她朝气蓬勃, 不辞劳苦, 家长们都很赞赏她。大家感激她, 留她吃饭或是送些土特产。她总是婉言拒绝, 还幽默地说: “我要向红军那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一次家访中,天空下着雨, 家访长达两个小时。因天色已黑, 在泥泞的小路上, 高老师不慎从电动车上摔下来, 严重受伤, 膝盖一直出血, 衣服也被石头划破了,她强忍伤痛回到了家。母亲心疼地说: “我的孩子啊,你真傻,难道为了家访你不要命了吗? ”第二天高老师一瘸一颠的来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都劝她休息。高老师说: “今天周五, 我坚持一天, 明天就可以休息了。周五的课很重要, 周末的作业还没布置, 我不放心。”至今高老师的双膝上还留有伤疤, 下雨阴天时,膝盖仍隐隐作痛。通过家访,她和家长共同制定目标, 许多孩子进步较大。深入研究, 打造高效趣味课堂课堂上她耐心指导, 农村孩子普通话不标准, 她总是一句句教学生讲好普通话。她还擅于通过游戏、比赛、表演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高老师不断钻研、总结, 创新。她大胆改革, 进行了“七彩童年, 快乐作文”的探究。带领学生观赏奇石,观察野菊花,放生金鱼,放飞风筝,种蔬菜, 包水饺等, 不断挖掘写作素材, 目前, 学生们编写了《可爱的家乡》《我们班的大头兰》《放飞童年》《七彩石》等五十本刊物。学生在潍坊市教科院组织的“新华画报杯”作文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奖人数高达三十人, 其中一等奖人数居多。传递真情, 改变特殊群体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 关心特殊学生的成长。她自己省吃俭用, 资助了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小涛是一个贫困生, 父母长年生病, 因缺乏营养, 面黄肌瘦, 高老师经常给予他物质帮助和精神关怀。这个孩子进步很快,他在作文中写道: “老师,那一次我回答对了问题,您表扬了我并摸了摸我的头, 那一刻我幸福极了。谢谢您送我的新衣服和课外书,您的教诲之恩, 我终生难忘!”如今这个学生已考入北京大学。逢年过节, 高老师总能收到他寄来的贺卡。欣儿因小时候发烧智力受到影响, 一开始上课捣乱, 不讲卫生, 下课就随便拿东西, 从不写作业。在高老师的帮助下, 她变得有礼貌了, 遇到老师会热情问一声, 老师好。六一儿童节全班同学都上台表演节目,包括欣儿。台上的她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露出了甜甜的笑容。高老师说: “当我看到她大声喊着, 老师, 俺会写作业了, 我感动得哭了。”无私奉献, 铸造不朽师魂她是一个称职的老师, 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工作起来就忽视了父母。父母年势已高, 父亲高血压, 母亲糖尿病。有一次, 父亲车祸住院, 粉碎性骨折, 由母亲照料。高老师本想请几天假,父亲硬是不同意,说: “我们只是一个家庭,你若不好好上课,耽误的可就是几百个家庭, 千万不可误人子弟啊!”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 她内心满是歉意, 觉得亏欠父母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