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6).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6).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6/12/2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6).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说无量寿经》讲记(6)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6) 日期:2007-3-7 点击:390 次《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6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请掀开经本,大家先看科表第三,现在进入这个十门总启的最后一个部分:别解文义,就是对经文的文本、文句进行讨论,这部经从结构上分为三大部份: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在正宗分里面又分为四个大段落,参考古德的一些划分,把全经分为三十六段,那么一一都标出哪个段从什么地方开始,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层次结构有一个明晰的梳理,现在我们讨论序分,序分又分证信序和发起序,证信序主要就是一切经典的六种证信,就是信、闻、时、处、主、众,用这六个要素来做为一经的证序。那么发起序呢?就是这部《无量寿经》特殊的发起因缘。那么下面我们请看经文:[我闻如是,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好,我们来看这第一句,第一句是包含着闻成就、信成就、时成就、佛成就和处成就这五种,首先我闻如是,有的次序可能与这里有所不同,大部份是‘如是我闻’, 在这部经是调了下次序,这是一切经典所安立的四个字,这个安立也来自于佛的一个开示,佛在涅槃的时候,在场的四众弟子都非常悲痛,阿难也同样是被这种忧伤痛苦所沉浸,就基本上考虑不了其它问题,这时候另外一个尊者阿楼驮就提醒他:你不要跟一般人一样,在这个时候要问几个重大的问题,包括佛灭度之后以谁为师, 住在何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一切经初安什么名字,怎么安立?这几个重大问题,及时问了之后,佛就告诉他就安立“如是我闻”这个句子,那么这四个字实际上证明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这四个字不安的话,以后就很有麻烦,佛灭度之后很多的声闻尊者纷纷灭度, 当时六欲天和***天人看到这个世间的阿罗汉纷纷灭度,就赶紧向摩诃迦叶来禀告,说佛法你们怎么把他传扬下去?一定要为怜悯众生故要把这个佛法传承下去,不要都灭度。摩诃迦叶是受佛咐嘱的人,所以他也感觉到这件事情非常重大,所以他就赶紧在须弥山顶击揵椎来告诉一些尊者,不要取灭度,来结集经教,这样一来就结集了一千个尊者,正好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有一个传统,他是每天可以供养一千个比丘,四事供养的,这样就在三个月结夏安居的时候就进行这项结集三藏的重大的工作,这是由摩诃迦叶来牵头的,当时这一千个尊者都集中之后,就是在耆阇崛山的山窟里面, 摩诃迦叶入定观察,这些是不是都是阿罗汉,他发现唯有阿难烦恼未断,他就要把他迁出去,就是驱逐出去,你没有资格在这个地方,这时候阿难就显得就很悲痛了,他说我本来是能够断烦恼的, 只是为了做佛的侍者,是不能那么快断烦恼的,如果做了阿罗汉就不可能去做侍者的工作了,所以他在这种情况下被赶出来之后,他就…,摩诃迦叶说等你断了烦恼再过来,所以他就精进办道,在后半夜非常疲乏的时候,刚刚想躺下来,忽然一道闪电过来,他开悟了,进入金刚定,断了烦恼,断了烦恼他就很高兴了,这时候他就又回到了这个洞窟,敲门要进去,摩诃迦叶说敲门的是谁?他说我是阿难,他说你怎么又来了?他说我已经漏尽了,证得阿罗汉了, 摩诃迦叶就讲那如果你证了阿罗汉就从钥匙孔里面进来吧!阿难就从钥匙孔里面进来,进来之后他就向大众忏悔原来的一些过失,这时候摩诃迦叶就安慰他,你不要生我的气,这是为你,为了你现在断烦恼,现在你可以过来了。这样大家就推举阿难来结集经藏,阿难这时候一登上师子座,也许是佛力加持,也许是法力的加持,马上他的身相就像佛相,与会众的大众就忽然产生怀疑,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过来了,复活了?这第一个怀疑。第二个怀疑是阿难成佛了?这第二个怀疑,第三个怀疑是不是他方的佛来了?在起这个疑心的时候,这时候,阿难马上开始说‘如是我闻’,就这四个字把三个疑点全都排除了,不是佛复活了,也不是阿难成佛了,也不是他方佛来了,阿难明确说这样的经典,如是经典是我亲自从佛那里听来的,如是我闻。那么‘如是我闻’也包括熄灭了相互之间的斗诤,这是阿难听闻佛说的,不是他自己说的,如果是他自己说的, 其它的阿罗汉就不服气了,是同一层次的人,如果你阿难说出来的,尽管是阿罗汉说出来的,那大家也会起斗诤,所以佛灭度之后为什么有部派之诤呢?他都是在差不多的情况下,对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相互之间就斗诤,所以他熄灭斗诤。同时‘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跟其它外道的典籍有一个区别,外道典籍一般都安一个‘阿忧’,佛经是‘如是我闻’,‘我闻’就表明闻成就,世间上这个我,对于阿难来说他已经证到了圣果,人我空了,在真谛层面是无我,但是顺应世俗谛,世俗谛是要有个五蕴的假我,如果没有一个假我他就没有办法去说,去接纳,所以顺应世谛的假我故说我闻。在佛经里面阿难是多闻第一了,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他尽管做为侍者,是在佛成道三十年以后才做侍者的,佛成道二十年阿难出家,又在僧团住了十年才做侍者的,那么佛三十年前的经典阿难他也了了明白,是来自于:第一是比丘之间辗转的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