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曲阜三孔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曲阜三孔导游词.doc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3/27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曲阜三孔导游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第2页/总页数40页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被后代尊称为"亚圣",坐落在山东曲阜的三孔景点就是为纪念孔子而建筑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孔子创办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此后代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美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利处好像天地同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所以,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双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时门"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贤人做了比较,"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是说在贤人之中孔子是最合适时代的。璧水桥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桥,为明朝所建,因"壅水围绕如璧",故名"璧水桥"。弘道门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颂扬孔子弘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此门意思能够引申为假如人们想在学识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门",学****包含孔子思想在内的全部优异文化,才能成为社会实用之材。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第4页/总页数40页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大中门是宋朝孔庙的正门。"大中"是赞誉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独一之正道。
  同文门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主体建筑以前,经常有小的屏障,以示威严。同文门周无墙垣,子然独立在奎文阁以前,就担当着屏障的角色。"同文"二字出自《礼记》"书同文,行同伦"。意为一致语言、文化、思想,即整个人类思想一致到孔子的思想上来。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以藏书丰富,建筑独到而有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原名图书馆,金代重建时更名"奎文阁"。"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代从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后辈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三层飞檐,四重斗拱,结构合理,牢固异样,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多次地震的摇撼。据记录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子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平安无事,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1985年国家拨款0万元,进行了落架大修,于1987年修茸一新,完好保持了原有的风采。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留。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设。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第6页/总页数40页
曲阜三孔导游词范文
  奎文阁前双侧,是四座明朝御碑。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惯叫"龟驮碑",实质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儿子。"龙生九子不行龙",赑屭的特点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擅长负重且能长寿,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十三碑亭过奎文阁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是专为保留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内共保留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期间碑刻55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朝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此中最大的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重约35吨,加上驮碑赑屭共重约65吨。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安稳运抵千里以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讶。此院东南西南还各有一片森林似的碑碣,真草隶篆,风格各异,堪称集历代书法派别之大成。还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录元末红巾军、明末刘六、刘七以及徐鸿儒等农民起义的状况,是研究中国农民革命史宝贵的历史资料。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红三路。东为承圣门,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先人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奉祀孔子父亲母亲的地方;中路三门并立,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为金声门和玉振门。先师手植桧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后枯死两棵,惟有此桧生存亡死,几经荣枯保存到现在,树高10余米,粗可合抱。先师手植桧向来遇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它不单与孔氏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同,"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并且还同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同,宋朝大书法家米芾为此赞道:"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杏坛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孔子"设教杏坛"》:"孔子游乎缁帷这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念书,孔子弦歌。"宋天禧二年(1020xx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