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曲阜三孔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4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曲阜三孔导游词.docx

上传人:文档百货 2022/4/13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曲阜三孔导游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曲阜三孔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曲阜是我国古代宏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的巨大奉献。此坊建于明代,“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闻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 棂星门 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即灵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犹如尊天。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后人运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犹如天地一样大,他的主见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时门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拟,“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璧水桥过圣时门,豁然洞开,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芳草如茵。迎面三架拱桥,为明代所建,因“壅水环绕如璧”,故名“璧水桥”。弘道门孔庙第三道大门,“弘道”二字出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以赞颂孔子发扬光大了古代的正统思想,成为 “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此门意思可以引申为假如人们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就得踏入“弘道之门”,学****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化,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大中门 是宋代孔庙的正门。“大中”是赞扬孔子“中庸之道”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
  同文门中国的宫殿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时时有小的屏障,以示庄重。同文门周无墙垣,子然独立在奎文阁之前,就担当着屏障的角色。“同文”二字出自《礼记》“书同文,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文化、思想,即整个人类思想统一到孔子的思想上来。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闻名。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原名藏书楼,金代重修时改名“奎文阁”。“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闻为西方白虎之道,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中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奎星演化为文官之首,后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遂在孔庙建奎文阁。,,,三层飞檐,四重斗拱,构造合理,坚实异样,经受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和屡次地震的摇撼。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坦然无恙,不愧为我国著 名的古代木构造建筑杰作。11015年国家拨款120万元,进展了落架大修,于11017年修茸一新,完全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奎文阁内原有藏书均移入孔府档案馆保存。现展出的是孔子圣迹图陈设。
  奎文阁前两侧,是四座明代御碑。这些驮碑的动物,人们****惯叫“龟驮碑”,事实上它的名子叫“赑屭”,是神话传闻中龙的儿子。“龙生九子不成龙”,赑屭的特征是龙首、龟背、鹰爪、蛇尾,擅长负重且能长寿,所以统治者要用它来驮御碑。十三碑亭过奎文阁是十三碑亭院。十三碑亭是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亭内共保存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55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碑 重约35吨,加上驮碑赑屭共重约65吨。这块巨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在当时条件下,能将此碑坦然运抵千里之外的曲阜,实在令人惊羡。此院东南西南还各有一片丛林似的碑碣,真草隶篆,风格各异,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另有几座石碑从侧面记载元末红巾军、明末刘六、刘七以及徐鸿儒等农夫起义的状况,是探究中国农夫革命史宝贵的历史资料。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三门并立,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为金声门和玉振门。先师手植桧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是“先师手植桧”,树东石碑是明万历年间杨光训手书。相传孔子手植桧原有三棵,后枯死两棵,唯有此桧生生死死,几经荣枯留存至今,树高10余米,粗可合抱。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它不仅与孔氏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那么孔氏日兴”,而且还同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此赞道:“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杏坛 杏坛相传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孔子“设教杏坛”》:“孔子游乎缁帷这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