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汉字的构造(讲义).doc

格式:doc   大小:98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字的构造(讲义).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1/19 文件大小:9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字的构造(讲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构造讲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平面静态地分析汉字结构类型,可称为“结构类型”; 一是动态发展地考察某个字是怎样形成的,可称为“造字方法”。结构类型肯定都是由某种方法形成的, 这样看,它们二者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 例如, 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字,其结构类型就是象形;反过来说, 象形结构的字, 就是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但是,一个静态,一个动态, 二者有时又不完全一致,例如, 我们用形和声共时结合的方法(即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字,肯定是形声结构类型;但是, 不能说形声结构的字都是用形和声共时结合造出来的,有很多形声结构类型的字都是历时累积而成的, 那这些字就不是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不过,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是指人的认识,客观是指古文字资料), 有的人把这两个问题当成是一回事儿,结果就使有的问题难以解决, 例如“转注”, 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认识,甚至有学者提出别谈这个问题了。一、传统的“六书”说“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 地官· 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是, 《周礼》并未说明“六书”的具体内容。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如《汉书·艺文志》说: 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 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造字之本也。郑众注《周礼· 地官· 保氏》说: 六书,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 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 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三家的说法同出一源: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根据西汉末年古文学派大师刘歆的《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编成的,所以,《艺文志》的说法,也就可以看作是刘歆的说法。郑众的父亲郑兴是刘歆的学生; 许慎是贾逵的学生,而贾逵的父亲(也是他的老师) 贾徽, 也是刘歆的学生。三家的“六书”说同源, 所以大同小异, 只是在名称和次第上稍有差别, 大概 2 是传承造成的: 班固: 1 、象形 2 、象事 3 、象意 4 、象声5 、转注6 、假借郑众:1 、象形 2、会意3 、转注4、处事5 、假借 6、谐声许慎: 1 、指事 2 、象形 3、形声 4、会意5 、转注6 、假借后人关于“六书”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 1 、象形 2 、指事 3、会意4、形声 5 、转注6 、假借关于“六书”的次第, 会意和形声是利用已有的所谓独体之“文”来构字,故将二者置于象形、指事之后, 学术界并无异议。至于象形和指事何者为先, 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象形该在先, 理由是指事字大多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而成; 也有人说指事在先,因为也有一部分不依赖象形字而存在的完全抽象的指事字,而且这些字应该还是比较早就出现了的,如数字“一、二、三”等。“六书”说是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但是,必须指出,古人并是先定出“六书”的原则然后才造字的。文字是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自发的产物,创造文字的也并不是某一个人, 不可能事先订好条例再着手造字。“六书”说也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汉代的学者创立“六书”说, 对汉语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其中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术语, 直到今天大家仍在使用。但是,汉代在文字学发展史上毕竟属于早期阶段,汉代学者对汉字构造的研究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 既可以看作是四种造字方式, 也可以看作是四种结构类型; 而假借是利用已有的字形, 它并没有造出新的形体来, 也不是一种结构类型,因为被假借的字无非还是由前四书造出来的四种结构类型之一, 所以, 假借与前四书似乎不可以并列。至于“转注”,更是众说纷纭, 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一致的看法。所以,后代不断有学者对传统“六书”提出修正。二、“四体二用”说“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是汉字结构类型, 称为“四体”;“转注”和“假借”是使用文字的方法, 称为“二用”。三、“三书”说唐兰:象形、象意、形声。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表意、假借、形声。四、“六书”分析 1 、象形“象形者, 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