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雨人》观后感
《雨人》观后感1
今天上午看完了汤姆克鲁斯、达斯丁沃夫曼主演的经典片《雨人》
看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另一部国产的李连杰、文章主演的《海洋天堂》。想起它是因为这两部说的都是一个关于自闭症患者的至终神神叨叨,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小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哥哥雷蒙,每时每刻都在极力地保护自己。从而,他的世界仿佛一块未被大漠的新玉般纯洁,他只会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上所写的内容生活,只按自己一贯的食谱饮食,还一定要在11点钟熄灯睡觉。而经营着一家小汽车铺的弟弟查理则是个帅气潇洒却深受世俗沾染的商人。故事的前段,他的贪欲被父亲的300万遗产点燃了,甚至为此与女友闹翻。由此,影片的矛盾冲突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而皆有弟弟查理的形象,更折射出当时美国社会上对于残障人士的歧视以及经济高速发展中人性的迷失,赌城的经历便是最好的例证。
“好笑的雨人,好笑的牙。”
“热水会烫到小宝宝!”
“绝不能伤害查理·贝比!”
听到这样的三句话之后,查理蹲下身来为雷蒙脱掉了鞋子,帮他盖好被子,然后说:“11点了,该睡了。”由此,在几十年之后,他完成了与与人的重逢,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里,他完成了自己心灵上的回归。
从辛辛那提到洛杉矶,得益于雷蒙害怕坐飞机、得益于雷蒙觉得高速公路不安全,于银幕前的我们好好地欣赏了一番美国西部的美景。在这一点上,《雨人》甚至被拍的有些公路片的味道。沿途从眼前掠过的暗红色岩山、金黄色的高耸草丛、望不到边的碎石小道、干净的蓝天白云……而这些美丽的风景在灿烂骄阳的映衬下,在轻松明快的音乐伴奏下,仿佛都在高唱着爱与自由、纯真与自然的赞歌。它们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用最自然的方式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娓娓道来,即对于人类本性纯真、善良以及美好的深切呼唤。
影片中,导演巴瑞·李文森别有新意地设置了很多个通过雷蒙的视角看到的场景。比如铁桥上方纵横交错的钢铁支架,比如洗衣机滚筒里翻滚的衣物。这些镜头让人看了着实忍俊不禁。而笑过之后,也不禁慨叹起自己何时才能回到那样单纯美好的世界里去,此处的以小见大实在精彩,同时也巧妙地完成了与观众的互动。
本片一举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又在第六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四项重量级大奖,在电影史上书写了灿烂的一笔。
《雨人》观后感5
昨天看了两部片子,《雨人》和《山腰扼杀者》。
雨人绝对是好片子,这没什么说的。而且关于这部88年片子的影评太多了。别人说过的我就不多说了,仅从另外的方面谈一下。
钱在片子里占了很大份量。雷的几次发作显现出的亲情固然令人感动,但如果没有赌场里赢的那8万多美刀,结局估计会有很大不同。假设查理没带雷去赌场,那他的公司必然倒闭。假设查理破产之后,和身家巨万却不知钱为何物且幼稚固执的哥哥穷困潦倒地一起生活,这片子就不好看了;然而可能更有讽刺性。这样的话,查理可能会不顾一切地要把雷攥在自己手心里,跟原结尾一样败诉,之后穷困而死,隔了若干时间,雷会说:好久没看见查理了,然后列举多少天多少分多少秒,等等等等;可能还会发作一次。
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雷到底在想什么呢......始终无法明白。由此想到我自己。有时候,很多话想到了,但是不想,或不能,或怎么样,总之没有告诉应该与之沟通的人。对方一般不会试图来了解你,他们会说:真搞不懂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关系就变得冷漠起来。
看了这片子,忽然觉得我就是雨人。不止是我,我们都是雨人。
人和人沟通太难了。
《雨人》观后感6
看完了《雨人》,惊觉亲情的魅力竟是如此细腻而又震撼人心。当片子到了最后,面对即将来临的离别,弟弟坦白出心中的不舍,憨憨傻傻的雨人竟然主动让两人的额头相贴。那个镜头缓缓地延续了将近一分钟,两人心灵的沟通在一刹那间迸发。虽然电影没有进行倒叙,然而之前二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却一幕一幕地从观众眼前闪过。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弟弟闪烁的眼神透漏出太多感触,然而终是沉默。就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两人无声的共鸣仍不觉让人感动。
他是个不幸的孩子,先天的智力障碍没有使他得到更多的呵护。在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担心他会伤害这个弥补了家庭缺憾的新生儿,所以将他送到了护理院,从此与世隔绝。然而,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雨人非凡的数学与记忆能力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每当那个时候,观众席上常常是哄笑一片——与雨人木纳的表情格格不入。
短短的旅程中,弟弟无数次的抱怨哥哥无法与自己沟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拂袖而去、大吵大闹,内心的暴躁不安宣泄而出。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总是可以从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动的秘密。沟通的阻碍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