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图4-1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 3施工准备
1)技术交底:施工前,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控制要点卡片,并进行 冲孔灌注桩施工专项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交底至每一位作业人员,让每一位参 与施工的人员了解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2)撞击孔壁。此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混 凝土离析。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应尽量缩短灌注作业时间,坚持连续作业, 使灌注工作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时间内完成。本浇筑过程一次性浇完混凝土, 之后拔出导管和钢护筒。
混凝土的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施工前测定砂、石的含水量,换算施工配 合比后,交付拌和站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并不定时的检测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表4-1混凝土相关要求
混凝土等级
Class A
石子最大粒径
19mm
塌落度
15^20
凝结时间
3h
灌注混凝土的工作应紧凑、连续的进行。开始灌注前再次核对钢筋笼标高、 孔深等,如不符合要求,应经过处理后方可开始灌注。一经开始灌注,应连续进 行直至完成,中途任何原因造成灌注中断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否则采取补 救措施,或重冲。
4. 11护筒移除
护筒拔除时,浇筑的混凝土标高应该高于护筒,才能将护筒拔出。一般情况 下,拔除护筒时,护筒内的混凝土须不少于2~6米,以防止孔外土层挤压孔壁而 导致桩变形,同时防止有水渗入。在完全拔除护筒之前,要准备充足的混凝土并 保证能够超出有效标高大约5 CM,以防止在护筒拔出后有材料碎屑或砂土落到桩 头上。
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在拔除护筒之前,要将混凝土浇满或快满桩孔,以保证混凝土 的连贯性。拔除护筒的时候也可清楚地观察到混凝土的塌落现象,以确保桩的完 整性;
①钢筋笼上浮:
原因:。易离析的、初凝时间不够的、坍落度损失大的混凝 土,或有时混凝土面己升至钢筋笼内一定高度时,表层混凝土开始发生初凝结硬, 也有携带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的孔口固定不牢等。
处理方法:操作不当引起的钢筋笼上浮较好预防,即注意操作;由于混凝土 表层初凝而引起的钢筋笼上浮,则可以在钢护筒顶焊接钢筋固定钢筋笼。
②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属于这一类的事故有: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桩身上部混凝土质量 低;桩射混凝土夹泥、混凝土离析等。
混凝土强度低:
原因: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配合设计不合理。
处理方法: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正确选择配合比。
桩身混凝土离析:
原因:原材料级配差、搅拌质量差、计量不准等。
处理方法:严格管理和施工。
1、应控制钢丝绳放松量,勤放少放,防止钢丝因放松过多而减少冲程;放 松过少则不能有效冲击,而形成“打空锤”,损坏冲击机具。
2、用卷扬机施工时,应在钢丝•绳上做标记控制冲程。冲击钻头到底后要及 时收绳提起冲击钻头,防止钢丝绳缠卷冲击钻具或反缠卷筒。
3、一般不宜多用高冲程,以免扰动孔壁而引起坍孔、扩孔。
4、应经常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卡扣松紧程度、转向装置是否灵活,以免 突然掉钻。
5、每次掏渣后或因其他原因停钻后再次开钻时,应由低冲程逐渐加大到正 常冲程,以免卡钻。
4. 14冲孔灌注桩检测方法
根据《泰国北柳-十九溪-景溪铁路复线项目技术规格书》要求,采用低应 变反射波法进行检测冲孔灌注桩完整性和PDA试验检测桩的承载力。
. 1低应变反射波法
低应变反射波是基桩工程质量检测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检测原理 清晰,测试方法简便,成果较可靠,成本低,便于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等特点在 成桩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现场测试步骤
1、现场调查
2、桩头处理
3、传感器安装
4、参数设置
5、手锤锤击
6、数据采集
二、波形分析
对于桩身不同类型的缺陷,低应变测试信号中主要反映出桩身阻抗减小的信 息,缺陷性质往往较难区分。例如,混凝土灌注桩出现的缩颈与局部松散、夹泥、 空洞等,只凭测试信号就很难区分。因此,对缺陷类型进行判定,应结合地质、 施工情况综合分析,或采取冲芯、声波透射等其他方法。
三、基桩质量的评价依据及分类方法
我们在基桩质量评价时,要以实测波形曲线为基础,结合混凝土强度和地层 地质情况以及施工记录的顺序,进行综合分析。对基桩质量的分类评价可按下列 方法进行:
(1 )对波形规则、桩底反射波明显、波速正常的桩,桩身结构完整,可定 为I类桩;如波速比正常值低很多,则可根据波速的差异,降低桩的类别。
(2 )对波形基本规则、桩底反射波可见、波速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桩身有 同相反射信号为轻微缺陷,桩身结构基本完整,对承载力有轻微影响,可定为II 类桩;如桩身为反相反射的扩径信号,则定为I类桩。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