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激怒周瑜
王意如 《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是一个鄙视两性关系的英雄时代,但《三国演义》中又不时涌动着原生性爱欲的巨大力量。正如明代另一位杰出的作家汤显祖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从根本上说,鄙视两性关系是一竟用意何在,只好含混道:"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诸葛亮于是顺着周瑜的思路,大讲曹操的势不可挡和投降可以带来的好处,他用"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今独有刘豫州"强与争衡",来暗示孙权不能与吕布、袁绍、袁术、刘表、刘备之流相提并论,同时语带讥讽地嘲弄周瑜只顾"保妻子"、"全富贵",而将"国祚迁移,付之天命"。
诸葛亮的这些话不可能不在周瑜心中激起强烈的反感。凭他的聪明和敏感,当不难听出诸葛亮话中的嘲讽之意。但这种嘲讽所能激起的情绪反应还不够强烈,尽管忠厚的鲁肃已经"大怒",指斥诸葛亮"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智商和情商都在鲁肃之上的周瑜还沉得住气,还没有情绪上的冲动。于是,诸葛亮拿出了他的"杀手锏"。
他继续顺着投降的思路,向周瑜献上一计,说:"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计谋。为何用两人就可退曹操百万大军?这个问题使周瑜如坠五里雾中。至此,他原本设想好的思路已完全被打乱了,他不得不顺着诸葛亮的思路往前走。他问:"用何二人,可退操兵?"说明他已落入诸葛亮的圈套,这个问题正是诸葛亮所期待着的。为了使谜底揭开时的效果更加惊心动魄,诸葛亮欲擒故纵,仍强调说:"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此时,周瑜的情绪已被充分调动起来,急不可耐地再次发问:"果用何二人?""果"字在这里是"到底"、"究竟"的意思,周瑜的急切心情可见一斑。
诸葛亮还是不慌不忙,从头讲起:"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吊足周瑜的胃口,才从容不迫地揭开了谜底:原来诸葛亮要东吴献出的两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大乔和小乔---当然,他装出了不知实情的样子,说曹操"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
这对周瑜来说不啻是一个爆炸性信息,这个信息一进入大脑,立即占据了主要地位。原先对军国大事的考虑,应付诸葛亮的计策,统统被"曹操觊觎二乔"这一信息所引起的强烈反应压抑了下去。他立刻发问:"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仿佛大敌当前,什么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曹操究竟有没有掠美之心。周瑜这一问,说明他的情感系统开始活跃,对小乔的爱欲激起了他对曹操的仇恨。
诸葛亮在周瑜的情感活动中再添一把柴,出示证据说:"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并当场背诵曹植《铜雀台赋》,以其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文句来证明曹操确有此意,连曹植都知晓此事。
这最后的一把干柴,终于使周瑜心中的情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
这个情感,首先是对小乔的爱欲。他不可能允许别人公然觊觎自己的妻子。因爱欲受到侵犯又激起了愤恨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