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才引进调研报告为深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和“人才强旗”战略, 为人才制度机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持,xxxx 党委组织部通过实地走访、数据统计、座谈交流等方式, 就健全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工作进行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xx ”以来, xxxx 立足民族边疆牧区实际, 全面实施“人才强旗”战略和“草原英才”工程,在科学规划人才发展、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提升借智引力水平、拓宽成才用才渠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引进工作环境氛围。目前, xxxx 共有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以及党政后备干部、编外管理人员、高校毕业生六项服务志愿者等储备人才四类, 其中: 党政人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 10人,占 1%, 大学学历 601 人,占 59% , 大学专科学历 341 人,占 33% ; 35 岁以下 219 人,占 21% , 36-45 岁 362 人,占 36% , 46-55 岁 376 人,占 37% 。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正高级职称7 人,占 %; 副高级职称 278 人,占 18% ;中级职称 560 人,占 37% 。 xxxx 期间,通过“柔政策”,先后引进工民建、临床医学、民族学高层次人才 3人; 陆续考录选聘农牧、林水、卫生、教育等专业高校毕业生 117 人,储备各类人才 781 人, 其中: 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编外储备人才 538 人; 发现和培养乡土人才 634 人, 其中: 科技示范户 314 名, 其他各类技能型人才 125 名。结合 xxxx 实际,不断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 对想干事的给机会, 能干事的给岗位, 干成事的给地位, 采取积极举措“聚才”、“引才”、“用才”, 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较为合理、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符合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一) 注重氛围营造, 通过优化环境聚集人才。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陆续出台《 xxxx 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xxx x 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处级干部联系人才制度》等规范性制度,起草完成《东乌珠穆沁旗人才强旗规划(xxxx — 202 0 年)》, 为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分解任务、落实人才政策创造了先决条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先后确定并实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人才培养等 10 大人才发展重点工程,落实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等 5 项人才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了人才发现使用、人才流动配置和人才激励保障等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氛围营造。努力营造“用愿景鼓舞人, 用事业拴住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积极鼓励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干事创业, 对教育、卫生、医疗等一线人才在政治上高看一眼, 生活上关心一些, 福利待遇方面照顾一点。对自主创业人才, 在市场准入、资金扶持和项目审批推介等方面倾力支持, 设立“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平台, 简化办事程序, 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三是加强组织保障。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动态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 26 个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强化人才综合协调管理,形成了旗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逐年制定工作要点与目标任务, 确保人才工作措施有效落实。建立旗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和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制度, 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方面的困难问题。(二)注重量体裁衣,立足发展需要引进人才。立足我旗“ xxxx ”目标任务落实、“ 44344 ”产业格局打造和“五个东乌”建设实际, 依托重点项目、工业园区等载体平台, 积极引进高层次管理和技术应用人才, 切实增强了工业经济战线后备力量。以展示民族区域特色文化为载体,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 积极引入服务业专业化人才。围绕用足用好“柔性政策”, 适时引进我盟著名医学专科大夫 1名, 聘请中山大学在我旗做课题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担任农牧业局局长助理,从锡林浩特市引进工民建专业人才担任住建局副局长。结合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 主动与区内外高校专家教授对接, 成功引进中国社会科学院草原生态保护方面专家入驻我旗。根据专业人才需要, 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高校的沟通联系, 通过人才交流会、现场招聘会等形式, 先后引进农牧、林水、卫生、教育等专业高校毕业生 117 人,其中教育系统本科 69 人、农牧业系统本科 21人、卫生系统本科 9人、林水系统本科 13人、其他部门本科 5 人,进一步促进了人才队伍框架结构的优化和完善。(三)注重统筹协调,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从三个层面推动各项干部人才工作制度落实。在党政人才层面,采取民主推荐与素质测试,统筹培养与分类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