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格式:doc   大小:12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utuhlwwue61571 2017/2/23 文件大小:1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财会便[2011]68 号国务院各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我们拟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将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征求意见,并将汇总意见于 2011 年 12 月 31 日前反馈财政部会计司。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制度一处黄赟张象至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三号, 100820 联系电话: 010-68552531 电子邮件: ******@mof. 附件: (征求意见稿)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说明财政部会计司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附件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党政工作部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第五条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第六条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七条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单位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第八条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单位应当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轮岗制度。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替代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控制措施。第十条单位应当综合考虑经济活动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配备能力和资质合格的业务人员。财会、内部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必须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能力。单位应当切实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如单位业务环境、经济活动规模、复杂程度或管理模式等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进行重估。第十二条单位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及时性。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指出关键风险点,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建议。评估书面报告完成后应当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并归入档案保管。第十三条单位进行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下列风险: (一)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督促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内部管理制度。(二)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议事决策机制,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三)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情况是否纳入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及其分管领导的考评体系。(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内部控制要求。(五)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轮岗、部门互审等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六)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离岗或工作交接是否存在责任不清和相关资料丢失等情况。(七)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定期接受培训,及时全面掌握国家有关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和债务管理、基本建设、经济合同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规定,以及单位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八)单位是否建立预算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