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精选】唐人诗作中的兴象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唐人诗作中的兴象浅析.doc

上传人:帅气的小哥哥 2022/4/2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唐人诗作中的兴象浅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人诗作中的兴象浅析
第 2 页
唐人诗作中的兴象浅析
  :唐诗的特质,包括其风骨、兴寄、声律、辞章、兴象、情韵等等。一般而言,凡具有唐诗特质的诗,皆可称为“唐诗〞,唐诗的艺术品格,主要表达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前两句描绘柳树嫩叶翠绝的色泽和柳条轻柔阿娜的风姿,后两句由春风杨柳展开联想,通过新颖工巧的比喻,既渲染了春风化雨育万物,裁剪春色的作用,也暗示了嫩柳细叶的精妙绝伦,通过咏柳歌咏春风,赞美春天,宣扬生活,歌颂一切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前三句是“象〞,末句用的那么是“兴〞。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形象地描绘出秀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田家生活,纯真的主客情谊,以及诗人陶醉田园的恬然自适之情。
又如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全诗的“象〞不是鲜明,但其追求的象外之意却给人一种美感。其间的暗喻唐王朝就如“夕阳〞,逐步衰落,表现出诗人对唐王朝行将没落的婉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成为流传至今的描述伤感情愫的名句。
譬如高适的边塞诗表现了征人思乡、居妇念远之情,
第 6 页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荡子参军事征战,峨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塞下曲?〕、“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燕歌行?〕。
高适的诗描绘了边塞的民俗风情,兴象之势尤为明显。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部落曲?:“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氏着锦裘。周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表现了边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和强悍勇武的精神。其平实沉著,为典型的现实笔墨;高适总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像平面镜一样去观照,而不像三梭镜那样去折射。如思乡之作,高适那么“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土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左云霖在?试论高适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文中说:“高适的诗歌,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观高适的诗作,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高适总是按客观事物固有的风貌、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反映它。简括地说,就是:实写,写实,兴象笔触盛。以政治家、军事家的胆识气魄,深刻地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陈述自己对战争的见解,带着一种明显的政论色彩。他既反对妥协和亲的政策,也反对辗转久战的策略,即“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前者造成“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这种边患频繁的局面;后者造成“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这一劳民伤财的后果;他主张“总戎扫大漠,战擒单于〞。集中全力,一战成功,永绝边患;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庶物随交泰
第 6 页
,苍生解倒悬。卤郊增气象,万里绝烽烟〞〔?信安王幕府诗?〕,是“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瞧阳酬别畅大判官?〕用战争消灭战争,用战争争取和平;他反对穷兵黩武,滥用武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关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蓟门·其二?〕他揭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