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长平之战遗址.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平之战遗址.doc

上传人:wo1230 2017/3/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平之战遗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平之战遗址 s("print");s("hzh1");s("hzh2");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战争, 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过去已经两千多年了, 但是, 白起坑杀赵卒 40万, 令人触目惊心的杀谷, 仍然浸透着萧瑟的战争气氛,而成为人们凭吊古战场之胜地。战国晚期,齐、楚、韩、魏、赵、燕六国相继走向衰弱, 强大的秦国,雄心勃勃,开始实施统一六国的计划。公元前 266 年,秦相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前 262 年,秦国发动了攻打韩国的战争,前 260 年,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战争经过了上党归赵, 廉颇与秦坚壁对垒, 秦将白起使反间计, 使赵孝成王撤换了战争经验丰富的赵国名将廉颇, 而启用了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长平一带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反守为攻,主动攻击。白起装着败退, 诱赵军深入, 尔后断赵军退路, 将赵军分割包围, 然后吃掉。赵军被围 40天, 粮绝无援, 奋力突围, 伤亡很大, 没有成功, 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赵军 45 万人被俘,被秦军全部坑杀在长平一带。尸骨遍野, 头颅成山, 血流成河, 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此次战争,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 此次战争对于研究战国晚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变革兴衰以及秦统一中国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 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 10 公里;北起丹朱岭, 南到米山镇, 长约三十公里, 东西两山之间, 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 10 公里的长平村。高平春秋时称泫氏, 战国时改为长平。这里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 中华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动在泽潞盆地, 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 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高平三面环山, 丹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 这里崇山峻岭, 地形险要,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长平之战遍及大半个高平, 涉及到的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距今虽然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但是,许多优美的故事和传说, 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许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此次战争有关,如康营、谷口、围城、箭头、弃甲院、三甲、赵庄、徘徊等。百里长城(又称秦垒) 、营防岭、空仓岭、白起台、骷髅山、将军岭、廉颇屯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 西起丹朱岭, 经关和岭、羊头山, 到陵川的马鞍山, 蜿蜒曲折百余里, 至今遗址尚可见到。围城村相传为赵军被秦军围困处, 赵括就死于此地。赵庄村, 相传长平大战后, 此地成为一片废墟, 赵括死后, 当地老百姓将赵括尸体偷回, 葬于村北的二仙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