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企业诊断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诊断报告.docx

上传人:cjc201601 2022/5/7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诊断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司改革
方案之一
XX传真机有限公司
企业诊断报告
策划设计:专家组
XX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20日
目 录
第一部分企业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 5
一、企业发展战略不够清晰 6
二、企续完善
企业组织层次多,造成资源分散、管理效率低,需要在满足企业功能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组织扁平
业管理功能,把生产管理重心下移,辅助人员较多,需进一步精简剥离。
化的问题。 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严重, 需通过合并及剥离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调整。 提升企
PCB^业部、营销部门与开
发中心的定位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三、企业财务管理比较薄弱
企业基本上没有"全面预算管理",成本分析不够,公司对财务信息缺乏系统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表现在:
(一)财务部门根本就不做盈亏曲线,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缺乏动态调整的机制;
(二)开发部门缺乏研究提高附加值的水平和目标; (三)销售部门缺乏对保本点与市场开发战略的分析; (四)生产部与技术部缺乏缩短生产周期与降低成本的研究。 当今企业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公司的经营者却对财务信息缺乏系统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四、企业的技术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 XX 的产品开发单一,绝大部分的产品是传真机。而由于
似的电子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传真机目前的市场需求量。
Internet 应用的普及,与传真机类
是否坚持单一产品策略是开发中
心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另外企业的开发中心人才流失比较严重,2001年1 — 10月已流失22名,其中研究生9名,本科生
12名,基本上都是骨干人才。公司成立以来已培养了一批技术开发人才,形成了一支基本上能独立 研制中、低档产品的队伍,1998年开发部在册人数 47人,其中研究生20人,%,开发费用投 入占国内销售额的 %。现开发部在册人数只有 35人,下降了 %, 20名研究生只剩下了 6名, %。三年多时间,20名研究生流失了 14名,其中还有一名博士,1999年开发费
用投入只占国内销售额的 %。目前技术开发处于人才紧缺、任务不足的状态,企业的竞争是技术 竞争、人才竞争,公司除了依靠日本理光本部的开发力量以外,应培养造就一批XX自己的人才,以
实现市场的拓宽、产品的创新,经营战略目标的完成等。
开发中心人才流失状况请参见下图:
1998 年
1999 年
2000

2001 年
在册人数
47 人,100%
47 人,100%
45 人,%
35 人,%
研究生
20 人,%
20 人,%
15 人,%
6人,
%
本科生
17人
20人
25人
22人
流失人数
4人
8人
9人
22人
研究生
4人
5人
5人
9人
本科生
。人
3人
4人
12人
企业共培养了 20名研究生,其中1名博士,现只剩下了 6位,流失了 70%。
五、企业的销售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现有产品返销国外市场的体系,已经比较稳定;中国市场的内销是:通过两家分公司、六家合资
公司及三十多家经销商组成的分销渠道而形成的。
由于中国市场不规范,企业对经销商的资信评估不够;经销商的销售方式也难以控制;中间商或
零售商到用户,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造成销售网络失控,影响理光品牌形象甚至造成市场份额流失。
在中国市场上,松散的经销商是“谁给钱多为谁服务”,如不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体系,销售是有
一定风险的。
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实现集中管理
企业的信息技术基础框架,已经是比较先进和完整的,生产基础数据,已经形成体系。但总体来 说,首先:公司缺乏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设备、各系统的信息实施的统一管理,而是部门与 部门之间的信息分散,成为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孤岛”,造成管理分散、信息失灵,更不用说
提供经营取决策者需要的、实时的、有用的综合信息。
其次:企业的总经理决策支持系统、失误报警系统及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企业的目标管理系统及
企业的人事、资金、成本、应收、应付、库存、销售等系统的各种信息,均未达到整合加工、提供给
经营者查阅,为高层决策者经营决策服务的目的
七、企业人事制度缺乏激励力度
人才的流失说明需加强激励与凝聚力。企业现行的工资制度不够合理,缺乏核心人员与辅助人员
在薪酬上的不同政策,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过窄,与市场工资的结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还应
加强其他方式的激励,如住房、交通工具、股权、资格制等。
职务的设计要以精干、高效率为原则,取消副职,通过竞聘的方式竞争上岗。
八、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