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docx

上传人:baba 2022/5/11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 5
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在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的传统园林服务对象同中国一样,都服务于少数人。工业革命的到来使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改变,为城市自身以及城市居民服务族性和世界性
敬重地域的景观文化始终是景观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理论好像只停留在批判上。当我们的设计师在大肆指责西方文化的冲入给中国带来了文化和传统上的冲击时,却很少有人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很少有人回答过该怎么做,即使回答了,也是笼统的教条似的条条框框。诚然,盲目接受西方景观理念会造成景观民族性的丢失;同时,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不行能闭关自守地发展所谓的民族景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接受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景观设计理念和造园技法,又要发展这些理念和技法使它们成为适用于中国的,在这里,世界的便成为了民族的。
西方民族景观和世界景观交融的经典之作
拼合园(The Splice Garden)——玛莎·舒沃兹(Martha Schwartz)设计的美国怀特海德生物化学探讨所九层试验大楼的屋顶花园,是西方景观设计师将景观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交融的经典之作。拼合园是一个25×25英寸的正方形屋顶花园,设计师玛莎·舒沃兹希望其能表达出场地是微生物探讨所的特征。她从“基因重组”中得到启示,将花园设计成了基因重组的象征物——来自不同园林文化的连体婴儿。一面以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为主,一面以日本禅宗园林为主[1、3]。从园林风格来讲,法国园和日本园毫无疑问是民族的园林。但改作品是设计师基于对该场地位置和文化特征的分析,并综合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式,进行加工创新而完成的,因此在这里,民族的成了世界的。
中国自己的经典之作及启示
笔者认为,俞孔坚先生的中山岐江公园设计是在回答民族景观和世界景观如何交融的最好的实例。中山岐江公园受西方环境主义、生态复原及城市更新理念的影响,同样强调对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复原和再利用,这种设计理念是世界景观设计界探究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结晶。同时,俞先生从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动身,保留龙门吊、水塔等场地原有构筑物,建设了一些反映地方特色和中国景观的景观元素,尤其是红盒子,这些都反映了民族性、地域性[4]。在这个案例中,世界的成为了民族的,同时俞先生用实际行动告知中国的设计师:“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是处理民族景观和世界景观问题的最好切入点。
3 / 5
学习西方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技法是对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和资源共享,文化和艺术共同进步的社会里,我们之所以学习西方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技法,是因为他们在最近百年内相对于我们是先进的。几百年以前,西方和日本都在不断地学习中国的造园,就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的造园理念和技法是先进的。日本人做的很好,他们学了中国的,但他们提炼了,升华了,也就逐步形成了为人称道的日本园林风格。中国的景观设计师也应当明白,学习不是拿来,不是copy,而是洋为中用!要想洋为中用,就要把自己的足下文化融入世界景观设计理念中去提炼中国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
3 绿色和生态
许多人把绿色和生态等同起来,认为生态的景观不过是多种点树,甚至认为搞园林就是种树的。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大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肯定是生态的,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