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doc

格式:doc   大小:16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doc

上传人:taoapp 2022/5/18 文件大小:1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一 调谐放大器实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下周实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与基极调幅
调谐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4上,这种放大器称为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双调谐放大器谐振曲线按耦合程度分三种情况,。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一般均应用在临界耦合状态,此时,通频带为:
()
双调谐放大器归一化幅频特性曲线
⑸工作稳定性
四.实验电路简介
。接收天线负责接收空间传输的微弱电信号,经变压器(T)耦合至次级回路。次级回路电感L与
电容2C2构成输入谐振回路,调节次级回路电容2C2,当次级回路发生谐振时,无用信号被滤除同时选出有用信号(实验中输入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提供),作为晶体管BG1的输入信号。经晶体管BG1放大后,被集电极负载(LC并联谐振回路)进一步选频,由晶体管BG2再次放大后输出。
图中开关2K2拨至“单”时为单调谐放大器;谐振回路总电感L= 2L1+2L2+2L3+2L4,总电容C=2C4+2C5+2C7+2C9+Coe+Cie;为了考虑回路电阻对回路品质因数Q的影响,开关2K1闭合接入阻尼 电阻2R3。开关2K2拨至“双”时双调谐放大器,初级回路总电感L= 2L1+2L2;初级回路总电容C=2C4+2C5+Coe2;次级回路总电感L=2L3+2L4,次级回路总电容C=2C7+2C9+Cie,2C6为初、次级间耦合电容。单、双调谐放大器谐振频率均为6MHz。
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
五.实验内容
1. 频域测量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谐振频率、通频带、矩形系数、增益
⑴电路连接与设置
将《调幅与调频接收模块》连接+12V电源,打开调谐放大器电源开关;将频谱分析仪SA1010射频输出(RF OUT)连接放大器输入(2Q1);射频输入(RF IN)连接放大器输出(2Q2);开关2K1拨至off(断开2R3),2K2拨至“单”。
⑵扫频法测量幅频特性曲线、谐振频率
频谱仪[复位]:按【preset】键。
设置频谱仪[中心频率](放大器的谐振频率):按【FREQ】键,输入数字6和单位MHz或使用[旋钮]调整为6MHz。
[开启]频谱仪跟踪源:按【Source】键,选择[跟踪源]→[开启];选择[功率],使用[旋钮]调整输出功率为-30dBm。
注:若曲线顶部仍然被压缩,还要增加[参考电平](参见【AMPT】键说明)。
激活频谱仪[频标]:按【Marker】键(频标1被激活)。
设置频谱仪[扫宽]:按【Span】键,输入数字5和单位MHz或使用[旋钮]调整为5MHz。
谐振特性调整:用无感起子调节2C2,使输入调谐回路谐振(幅频特性曲线的幅值最大);
反复调节2C5、2C7,使集电极负载调谐回路在6MHz谐振(幅频特性曲线最大值处于6MHz)。
设置[最大保持]:按【Trace】键,选择[最大保持](注:下次测量前要[刷新])。
记录或存储幅频特性曲线及中心频率fO。
⑶扫频法测量通频带、矩形系数
频谱仪设置与电路调整:方法同步骤1(2)的①、②、③、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