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鼠标手 )
第一页,共五十六页。
【概述】
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又称迟发型正中神经麻痹。
易发人群:多见于30~60岁女性,男女比为1:2~5。
易发部位:腕管内,多为单侧。
l征)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
【诊断依据】
1、典型的临床表现。2、屈腕试验(Phalen试验)阳性。 3、神经叩击实验(Tinel征)阳性。4、腕管封闭后症状明显消退。 。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
5、辅助检查:
X线片--是否有骨性的压迫。
电生理检查--比较敏感、可靠的指标。肌电图检查示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有变缓 。
(此检查目前在临床上被认为是最准确的诊断方式 )
MRI检查
腕管内压力测定
超声检查--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
【鉴别诊断】
大多数病人不需作检查,仅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则能作出明确诊断;但仍需与颈椎病及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1、颈椎病神经根型:除腕部以远的症状外尚有前臂、上臂的改变, Phalen征阴性。
2、胸廓出口综合征:为臂丛神经压迫,手臂内侧感觉异常,麻木痛。常位于手指和手的尺神经分布区,另外还有锁骨下血管的压迫症状。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
1、非手术治疗: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CTS是有效的,适合于症状轻、病程短、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的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
1)、外固定:症状明显者,用石膏托或夹板 固定腕部于轻度背伸位1-2周。
2)、服消炎止痛类药物。
3)、腕管封闭:用利多卡因和类固醇制剂作腕管内注射,每周一次,3-4次一疗程
4)中医理疗。
【治疗】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
封闭进针部位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
进针深度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
2、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2周无效,急性的CTS,腕管内占位性病变的,症状较重的,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有时需同时进行正中神经束间松解术。
①常规手术治疗--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优点是松解彻底,适应症广泛,还适应于继发性病例。缺点是创伤大、痛苦多,病人恐惧心理。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
常规的手术方法即沿大鱼际皮纹尺侧作弧形切口,向近侧延伸至腕关节掌腕皮纹,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该术式已在临床运用多年,疗效肯定。常规做正中神经外膜松解。除非有明显神经受损的证据,否则不宜盲目做正中神经束间松解,以免损伤神经纤维。腕管内注射泼尼松龙,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瘢痕及粘连。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
切口设计1
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
切口设计2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
注意保护正中神经鱼际支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
切开皮下组织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
切开腕横韧带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
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变细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
松解受压的正中神经外膜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
②微型钩刀治疗: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临床症状恢复快等优点。
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距腕横纹近侧1cm作1cm长的横切口,分离到深筋膜并切开,插入槽型扩张导管,在槽的导引下插入微型钩刀,从远至近把腕横韧带完全钩割开。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
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六页。
③关节镜治疗--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不仅能用于治疗还能进行诊断等。但只能用于是治疗特发性的病例,而对继发性病例不能选用。
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
术后石膏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3周,主动屈伸手指,防止肌腱粘连。术后配合应用弥可保等神经营养药物。
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
预防
1. 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下,使用鼠标或打字时,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2. 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手腕的腱鞘等部位的损伤。
3. 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减少手腕受力。
4. 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轻松适中为好。
5. 鼠标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