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庄子》寓言对启蒙教学的启示.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庄子》寓言对启蒙教学的启示.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5/1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庄子》寓言对启蒙教学的启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庄子》寓言对启蒙教学的启示
 
 
李卓莹
摘 要: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可谓独占一席,其寓言数目众多。在21世纪的今天,国学启蒙指向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但道家思想在先秦哲学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庄子》的寓言教学中引入庄子的寓言故事,既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也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兴趣。启蒙教学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该群体对充满故事性的事物感兴趣,缺乏分析辨别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考的价值观是教师永恒的命题。《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性强,观点独特,可以引导学生接受不同的观点,从而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庄子·大宗师》中对“相濡以沫”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②
“相濡以沫”长久以来被当做美好的代名词,鱼儿用嘴里的湿气互相扶持,令人感动。而庄子则提出人们与其“患难见真情”,不如“本就无情”,在安定的生活中不需要相互帮助,也不需要遭受困境。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家长,教师总是希望子女树立鸿鹄之志,但《庄子》中提出,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燕雀与鸿鹄是相对的,小和大也是相对的,他们各有各的特性,没有好坏之分。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庄子·逍遥游》③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庄子·人间世》④
《庄子》中多次提及这个道理,告诉世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计较形貌等外物的差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教给孩子的道理,而庄子在《庄子·至乐》中教给人们“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庄子·至乐》⑤
好心的人只知道按****俗用好酒大肉来招待海鸟,却不知鸟儿根本无福消受。由以上多个例子可见,庄子的寓言故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世界,与儒家不同,学生可以从《庄子》寓言中了解道家的思想,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多维看待问题。
从形式上看,庄子用寓言故事阐述人生哲理,有助于人们理解哲学并引发人们对其背后内涵的思考。在启蒙教学活动中引入寓言故事的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其背后的大智慧。其次,《庄子》中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如“庖丁解牛”“庄周梦蝶”“朝三暮四”“沉鱼落雁”等,通过对成语故事的解读,能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学****成语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庄子寓言对启蒙教学的启示
(一)通过寓言形式引起学生学****兴趣
國学启蒙主要接触古代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难点,用寓言的形式切入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引入简易的文言文字词,激发学生对学****古文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