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剖析及对策
厌学症是当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拥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有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渐渐形成的重点,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显然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感觉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有些父亲母亲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实力,对他们没有较高的希望,苟且偷生,不积极鼓励孩子仔细准备,勤苦学习。而孩子在清楚地知
道父亲母亲对他要求不高时,便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就没有学习主动性,渐渐讨厌学习。
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
独生儿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
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术的劳心劳力且乏味
单一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遣,拼命要求自己的儿女争气,
事事要比同事、街坊的孩子强,以知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加强子
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
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加强
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儿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痹不仁,甚
至产生厌学心理。
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亲母亲认为将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能够使孩子变得独立而
有上进心。但事实恰好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
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靠和懒散。他们不知怎样为自己确立目标,并
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亲母亲由于过分用心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既不敦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但是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
时,他们就雷霆之怒,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
父亲母亲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
采取淡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
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扰乱。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
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碎,使学生情感孤单,
缺乏温暖,于是便经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
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掉家庭
的搅扰,大部分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知足来填补家庭情感的
残缺,进而致使厌学现象的产生。在我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有好几个这
种情况的学生。如小阳,父亲母亲感情不和,家庭有名无实,母亲另住别
处,父亲每日深夜才回家,两个大人都不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于是,小阳每日回家就是看电视、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