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南春》教学设计
《江南春》教学设计1
1.学生在课外仔细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作者提示珍惜大好时间,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信任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探讨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探讨明确:
“闹”有争吵、喧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气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好像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状况点染得非常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朝气。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须要我们去发觉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沟通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沟通。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头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详细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尝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探讨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到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美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加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微环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水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殊“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漂亮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间、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绽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赞扬,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视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调非常显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当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争论回答后,老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酷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隐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化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尝、成诵。
《江南春》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你们最喜爱哪个季节?为什么?能背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吗?
《春晓》《村居》《咏柳》《惠崇春江晚景》等。
,为我们留下很多赞美四季美景的诗。春天万物复苏,生气勃勃。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