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福建武夷山武夷宫导游词
[导游内容]宋街——>武夷山历史文物陈设馆——>三清殿——>刘公神道碑——>徐霞客塑像——>大王峰——>幔亭峰——>换骨岩——>三姑石——>武夷宫〔朱熹纪念馆〕 8页
步出文物陈设馆,沿宋街前行,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大家请看,三清殿前有一组石碑,其中的这块是刘公神道碑。,,原立于五夫镇刘子羽墓道上,11011年5月移至于三清殿中珍藏。11015年10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刘公神道碑详记宋代大儒刘子羽的家世及生平事迹。刘子羽,崇安五夫人,官至右朝议大夫,在江苏镇江知府任上时,因触怒倒戈派秦桧,被撤职家居。他是朱熹之父朱松的挚友。朱松死进,朱熹年仅14风,遵父遗嘱,奉母举家投奔刘子羽。刘子羽侍为子侄,细心训诲,最终使朱熹成为一代大儒。为报答刘子羽抚育之恩,朱熹含泪撰文并书写了这篇情真意切,共有3735字的碑文。碑额上的篆字:"宋故右朝议大夫充微猷阁待制赠少傅刘公神道碑",系南宋吏部尚书张式所书。神道碑左边这块诗碑,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龚一清的140字《游武夷记》七言古诗。右边的石碑是清朝正年间崇安县知县刘靖题写的"洞天仙府"和1962年现代文豪郭沫假设视察武夷山时抒写的“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凌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的《游武夷泛舟九曲》诗碑。11015年10月有关部门还在三清殿中心堂设立"中美武夷山兰亭学院"〔后改为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招收了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名学员。他们中有大学教授、建筑学家、=电影导演、记者、心理学家等,在武夷山边观光巡游边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受外籍学员的欢送。
出三清殿,前行百余米,前面这座雪白如玉的徐霞客塑像,就是11016年武夷山市为纪念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考察武夷山380周年而建立的。16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亲自缝制的云游冠,从家乡江苏江阴县〔现为江阴市〕启程,穿浙江、过江西,首次踏上了入闽的艰辛道路,对武夷山进展为期三天的考察活动。就中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他几乎踏遍了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写下了不朽名篇《游武夷山日记》,准确地记载了武夷的三十六峰,一百零一岩的排列和九曲溪的发源流向,记载了峰峦崖谷和洞窟溪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