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具设计师
家具设计师是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要求,结合制造工艺及美学原理,设计各类家具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
1、根的家具设计师,一位让中国人慢慢在外国人面前有了自信和自尊的中国人。为此他倾其所有,呕心沥血,在所不惜,乐此不疲。认识朱小杰先生已经很久了,他既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知心朋友。作为学生,我总是不敢写小杰老师,很多次冲动想写专访,但都担心自己才疏学浅,不能把老师的精神世界如此丰富但又极其朴素的思想揭示出来,不能把老师如行云流水般一泻千里、一气呵成的众多极其生活化和艺术化的设计作品介绍清楚。在我心中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但我不知从何说起。
《今日家具产业》的编辑约我写一篇《中国家具设计的今天与明天》的头版文章,为此,我采访了几位中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家具设计师,我想只有他们才能代表中国家具设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没有任何考虑,我首先就想到了中国家具设计的领军人物———朱小杰先生。
以下就是朱小杰对于“中国家具的今天和明天”这样一个命题的一些感言。
编辑要我说点关于家具设计的看法,题目是《中国家具设计的今天与明天》,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设计是人类的本能,与生俱来的本能,因而设计就无处不在。陌生的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模仿与拷贝,本土的设计却远离行业。尽管中国制造的家具遍布全球,但中国家具设计却极其弱小,这就是我对中国家具设计现况的看法。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弱小并不代表没有,也许意味着年轻。正如禅学中说的人生得经历三个阶段: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模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任何生命都必须经历的第一阶段。当中国制造的家具遍布全球时,我们看到了山里有森林、有不同的石头,水有不同的流水,这是第二阶段。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时,我们就开始有自己的主张。
艺术家必须与工匠结合
记得我在去年第二届世界家具大会“设计与交流”主题演讲中说过:“中国家具品牌与设计并不全是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负面,只是比较年轻。正因为年轻所以让世界充满期待。”
我介绍了邵帆、梁志天、刘小康、徐明合文吉、吕永中、温浩、杨明洁等七位设计师及其作品,还介绍了中央美院D9、木马设计、自造社、集美组设计工作室等,以及联邦、迪信、曲美、今日、友联、列奇、猫王以及澳珀等家具品牌。
看过他们的设计,才突然发现民族文化真的是根深蒂固,渗透骨髓而难以割舍。所有的设计都逃脱不了中国的情感与基因。无论是年龄的大小;无论是北京人、上海人还是广州人;无论你是工匠、设计师还是教授,不管你是否留过洋还是没读几年书,祖先留在我们血液中的记忆,无法改变。不仅如此,当人们开始站在世界的舞台,以世界的视角左右观望时,你也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东西仍然是相通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白皮肤还是黑眼睛,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美的认同,竟然是那么相似。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我们同处一个地球,同是自然之子,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享受自然和美化自然的目标和追求都是一样的,因此,源于自然和生活的艺术竟有那么多的不约而同,那么多的相似。
从东方历史和西方历史来看,凡是经典的好设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