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xxxx 医务科关于实施《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规程》和《麻醉计划制度》的通知麻醉手术科: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 为加强麻醉质量管理, 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我院《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规程》和《麻醉计划制度》。现将相关制度、流程转发你科。望积极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医务科不定期检查实施情况,落实奖惩。此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附件: 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 麻醉计划制度 2014 年 12月 23日 2 附件 1:xxxx 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一、组织管理(一)每例麻醉完毕后,由麻醉师根据麻醉效果评级标准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表(附表)。由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为麻醉效果评定小组负责对本科室麻醉效果工作进行定期评定, 每月一次并形成书面材料交医务科, 内容有分析、评价、总结及改进措施。(二) 医务科定期对麻醉效果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 并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督整改。二、麻醉评级标准(一) 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1. 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插管顺利无损伤。 2. 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 肌松良好, 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3. 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 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 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 肌松恢复良好, 拔管恰当, 无不良反应。4. 无并发症。Ⅱ级: 1. 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 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 血液动力学有改变, 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 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由躁动, 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 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Ⅲ级: 1. 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 血液动力 3 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 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 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3. 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冗长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 被迫进行拔管, 拔管后呼吸恢复欠佳。 4. 产生严重并发症。(二) 椎管内麻醉( 硬、腰、骶) 效果评级标准Ⅰ级: 麻醉完善、无痛、肌松良好、安静, 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Ⅱ级: 麻醉欠完善, 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引痛, 需用镇静剂, 血流动力学有波动( 非病情所致),需要辅助用药。Ⅲ级: 麻醉不完善, 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 呻吟躁动, 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 但不够理想, 勉强完成手术。Ⅳ级:需改其他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三) 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颈丛、臂丛、下肢神经等) Ⅰ级: 阻滞范围完善, 病人无痛、安静肌松满意, 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Ⅱ级: 阻滞范围欠完善, 肌松效果欠满意, 病人有疼痛表情。Ⅲ级: 阻滞范围不完善, 疼痛较明显, 肌松效果较差, 病人出现呻吟、躁动, 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所改善, 但不够理想, 勉强完成手术。Ⅳ级: 麻醉失败, 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后才能完成手术。 4 三、评价流程住院手术完毕,由麻醉师进行麻醉效果评价并填写评价表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医务科不定期进行督查麻醉科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提出整改措施, 科主任督促整改。医务科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促进麻醉质量不断提高 5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