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李子村村域规划说明书.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子村村域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wenjiaosuoa 2022/6/5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子村村域规划说明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维新镇李子村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1
一、 编制目的及依据• 1
二、 规划依据 1
三、 指导思想 2
四、 规划原则 2
五、 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2
第二章村域规划 3
一、 村域现状评估 3
路头组
88
梁子组
65
2、 自然环境:
李子村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景观条件优良,山林 茂密,有丰富的农田景观资源及水域资源。,村 内多高山丘陵,平均海拨1600米。现有耕地面积1300亩。°C,年 降雨量1132毫米,无霜期265天。
3、 建筑风貌
现状建筑主要为现代砖混结构。现状建筑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多为 平屋顶,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好,但风格较为混乱。还有部分乱搭乱建的简易棚 屋,用于储存或饲养牲畜等。
二、发展目标与规模
1、发展目标
依托李子村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推动村庄从“一片美冶”向“整体美冶”、 从“外在美冶”向“内在美冶”、从“环境美冶”向“发展美冶”、从“一时美 冶”向“持久美冶”的提质转型,全面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重点发 展现代种植和生态养殖产业,以“稻谷、玉米、杨梅、樱桃、板栗、李子种植、 畜牧养殖”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李子村打造为融生态养殖、 生态农业、乡村生态旅游等为一体以及“生活美、环境优、设施全、产业兴”的
特色新农村。
2、 人口规模预测
根据纳雍县乡村人口变化趋势和李子村人口综合增长,结合李子村产业发展 及人口流动特征,到2027年李子村人口控制在3192人左右,与《纳雍县维新镇 李子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2017-2030)》人口预测保持一致。
3、 用地规模控制
李子村是《纳雍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确定的一般村。在设施配 套方面,按照一般村等级进行配置,户均宅基地按170平方米以内进行控制,人 均建设用地按照100平方米以内进行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1. 92公顷 以内,与《纳雍县维新镇李子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2017-2030)》用地规模 保持一致。
三、空间布局规划
1、产业指引及布局
李子全村以发展生态养殖、生态农业和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为主,做强特色品 牌。各类项目及设施均衡分布在各居民点。
路头组是以公共服务和乡村旅游为主的的核心管理服务区,包括村委会、文 化活动室等管理服务设施及田园旅游相关的国林体验名称等游赏项目。
特色种植:通过与村委会及村民的沟通交流,及对现状产业评价,确定村寨 适合发展樱桃、李子等特色林果种植。(建议邀请农业发展的专家亲临该村指导 产业发展,从现状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土壤成分等,以及综合比较各种林果经 济效益基础上,全面分析村寨适宜种植业态)。
具体发展要求:成立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培养村级示范户;加大对产品 分级、包装,推进原产地标识,做大名牌产品。
畜牧养殖:规划建立畜牧养殖基地,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引导村民成立畜牧 养殖基地合作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大力发展牛、猪、羊养殖,养殖管理方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积极聘请畜牧养殖专家,形成专家定期进行科技指导,培养大批了解养殖技术, 懂经营会管理的畜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本领。
旅游产业:依托河流沿线各居民组良好的自然资源与农业产业资源,以“一 二三产融合”为导向,把握乡村旅游发展浪潮,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建设 果蔬生态采摘体验园、山地康养文化区,打毕节市休闲农业新品牌。远期形成农 业生产、农业观光、畜牧养殖、高山养蜂、乡村生态康养、乡村旅游、农产品加 工的产业体系,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产业生态圈,提升产业附加值。
2、居民点布局规划
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生产力布局等需要对李子村村庄进 行调整,以节约用地,适当集中的原则,综合考虑。
类型
农村居民点名称
建设用地规模(公顷)
一般村组
浪风台组

岩洞口组

周家寨组

李子组

牛鼻洞组

新山坡组

营盘组

路脚组

路头组

梁子组

合计

3、居民点整治分类
按照《纳雍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村庄整治分类,确定农村居民 点类型。
类型
农村居民点名称
整治重点
提升型
营盘组
着力提升基础保障能力,以环境整治为重点,解决农 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绿化等环境综合 整治提升问题,实现污染有效控制,公共环境整洁和 管理规范有序,按照贵州省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10+N”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