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针灸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针灸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6/6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针灸实验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针灸实验报告
篇一:针灸实验报告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针灸治疗学》实验实训报告 篇二: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
2、常见的经络现象及其特点:常见的经络现象
(1)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2)病理现象——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①循经性感觉障碍;②可见的经
络现象: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应 特点:(1)循经感传现象基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
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①机械压迫②局部降


温③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和生理盐水,亦称张力阻滞④皮肤触觉刺激⑤外加磁场刺激
第三节:
3、牵涉痛特征:
①牵涉痛出现的部位,多发生在与病变器官同一神经节段的皮节区或肌节区。 ②牵涉痛一般均为可逆,当去除内脏病变后,其牵涉痛也随之消失。 ③皮肤过敏带不仅对接触、压迫、牵引等出现感觉过敏,而且皮下组织硬度也发生变化,
有时用手可以触到有结节和条索状物等,有的还可见皮肤变厚的现象。④皮肤过敏带的毛细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如发生痉挛等,从而引起局部缺血。
5、神经节段性分布与穴位主治功能的关系
1)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分析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位于颈部、上胸部、下胸部和腰骶部经穴
的主治病症,可发现其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从神经解剖学分析,人体躯干部穴区所属神经
节段与其主治内脏所属神经节段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7、远距离取穴可以用“中枢汇聚理论”解释。
8、胃耳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


后外侧区
第二章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2良性、双向性,3功能性、早期性
2、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2穴位功能特异性,3得气,4针法灸法的刺激参
数,5时间因素
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举例):p76
5、艾灸的刺激参数及临床意义:p86①灸温:温度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
②艾灸壮数、③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④灸量、⑤灸时、⑥灸质
第三章
1、疼痛特点:①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而是和其他感觉糅合在一起组成一种
复合感觉。)②痛觉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构成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③疼痛还具有“经验”
的属性。④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伤害性刺激。 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 ①刺痛:又称快痛、第一痛。其特点是痛觉清晰、尖锐,
定位明确,迅速发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弱的情绪变化,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保护性反


射。
②灼痛:又称慢痛、延缓痛、第二痛。其特点是痛觉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定位较
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情绪反应、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 ③酸痛、胀痛、
绞痛:其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难以确定痛源部位。伴有内脏反应和躯体反应,以
及较强的情绪反应。
2、 常用体外致痛物质(七种):k+、h+、组织***、乙酰胆碱、5—ht、缓激肽、sp
3、 闸门控制学说的中心思想(p111):刺激皮肤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被引
进三个系统:闸门控制系统,中枢控制系统,作用系统。这三个系统协同作用才能产生痛感
觉和痛反应。
4、针刺镇痛的一般规律:⑴针刺镇痛作用的性质:具有以下特点:①针刺既能镇急性痛,又能镇慢性痛;②针刺既
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痛和牵涉痛;③针刺既能抑制痛感觉,又能减低疼痛
的情绪反应;④针刺既能减低痛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