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以太网技术基础.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太网技术基础.doc

上传人:wxc6688 2022/6/15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太网技术基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太网技术基础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的起源和设计目标:
起源
起源于Xerox公司的一个实验网,该网络运行的经验是Xerox、DEC、Intel 1980年提出的以太网建议的基础。
目标

:以太网技术基础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的起源和设计目标:
起源
起源于Xerox公司的一个实验网,该网络运行的经验是Xerox、DEC、Intel 1980年提出的以太网建议的基础。
目标

:应该有一种机制来确定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全部计算机或一组计算机-MAC地址。
:各个终端应该公平的享有带宽-CSMA/CD,-数据链路层-无连接,尽力传送-“best-effort”
稳定和低延迟
以太网的几种类型及应用领域:
以太网分类
以太网按照传输速度可分成如下几类:
标准以太网(10Mbps) 快速以太网(100Mbps)
千兆以太网(1000Mbps)万兆以太网(10000Mbps)
目前,千兆以太网已经应用非常普遍,万兆以太网是我们下一个的发展方向。
以太网的几种类型:
标准以太网(10Mbit/s)的网络定位:
模型分类
网络定位
接入层
最终用户和接入层交换机(或HUB)之间的连接
汇聚层
通常不使用
核心层
通常不使用
快速以太网(100Mbit/s)的网络定位:
模型分类
网络定位
接入层
为高性能的PC机和工作站提供100Mbit/s的接入
汇聚层
提供接入层和汇聚层的连接,提供汇聚层到核心层的连接,提供高速服务器的连接
核心层
提供交换设备间的连接
千兆(1000Mbit/s)以太网网络定位:
模型分类
网络定位
接入层
一般不使用
汇聚层
提供接入层和汇聚层设备间的高速连接
核心层
提供汇聚层和高速服务器的高速连接,提供核心设备间的高速互联
以太网主要应用领域:
高速网络设备之间互连
城域网中用户接入的手段
以太网物理层:
半双工:
任一时刻只能接收或发送,采用CSMA/CD访问机制,物理上有距离限制
全双工物理层:
同一时刻可以发送和接收,不用预先判断链路的忙闲状态 ,最大吞吐量达到双倍速率,从根本上消除了半双工的物理距离限制
自协商优先级:
优先级顺序
工作方式
A
100BASE-TX全双工
B
100BASE-T4
C
100BASE-TX
D
10BASE-T全双工
E
10BASE-T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结构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LLC子层
MAC子层
MAC子层
针对不同的物理介质提供不同的MAC层面来访问。
针对不同的双工模式,Ethernet划分为半双工MAC和全双工MAC。
MAC层的主要功能是组帧、寻址、控制和维护各种MAC协议、定义各种媒体访问规则等。
半双工MAC跟物理层之间至少有六种信号:
接收数据线
发送数据线
接收数据指示
发送数据指示
载波侦听
冲突发生
全双工MAC跟物理层之间至少有四种信号:
接收数据线
发送数据线
接收数据指示
发送数据指示
LLC子层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