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固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
安维锋 小儿遗尿症是指>5岁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本病多见于<10岁的小儿,也有病情反复延至更大年龄的。临床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本文所述的小儿遗尿,是固肾止遗汤治疗小儿遗尿症
安维锋 小儿遗尿症是指>5岁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本病多见于<10岁的小儿,也有病情反复延至更大年龄的。临床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本文所述的小儿遗尿,是指经过检查,排除局部或者全身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即基本属于原发性遗尿。其症状与白天疲劳程度、家庭环境、对新环境的适应性等因素有关。小儿在2~3岁以后,大脑皮质已经能够控制排尿中枢,并在睡眠中因尿意而觉醒。如果自幼进行不合理的排尿训练,心理或者精神方面的障碍,环境的改变,过度劳累等可使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影响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在熟睡时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即发生遗尿。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辨证理论,采用自拟固肾止遗汤治疗本病,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1年6月~2008年6月收治小儿遗尿症患儿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5~19岁,平均9岁。全部患者都经过正规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大多数患者在外院经过西药或中草药治疗,但效果不满意。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自拟固肾止遗汤治疗。药物组成:桑螵蛸15g,益智仁15g,菟丝子10g,山药10g,覆盆子10g,黄芪20g,五味子10g,乌药10g,肉桂6g,鸡内金10g,甘草6g。睡觉不易叫醒者,加远志、石菖蒲;周身困重者加半夏、白术;乏力便溏者加党参、升麻;若病久伤阴,出现低热,口干,舌红少苔者,加用龟板、鳖甲。上药加水适量,一剂煎2次,取汁和匀,日1剂,分3~4次口服,年龄小者可多次分服,煎好的药汁不隔夜。7天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休息5天,再加服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患者尿床症状消失,1年后无复发;②好转:患者尿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因劳累,心情不畅等出现尿床,或服药时无症状,停药后易反复,需过段时间口服上药2剂巩固;③无效:服药2个疗程后无明显效果,或1年后反复,继服原方无效。
结 果
治疗结果:治愈53例(%),好转28例(%),无效5例(%)。%。
例1:患者,女,12岁,2006年6月14日初诊,主诉尿床10余年,加重伴乏力3年。患者母亲诉说,该患者自幼儿时夜尿多,每晚睡着时尿床,量和次数不等,当时认为是年龄小,未给予重视,也由于家中工作忙,晚上不叫醒小孩小便。到上小学时该小孩仍然频繁尿床,且尿后不醒,导致身体受潮,起皮疹。家人比较着急,遂带小孩到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给予口服多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就诊前3年来患者尿床逐渐明显加重,有时睡着1个多小时就尿床,一夜多达5~6次,睡着不易叫醒,患者开始自觉疲乏无力,头晕,加之家人有时抱怨和责骂,导致患者出现沉默寡言,精神抑郁,学习成绩日渐下滑。经别人介绍,前来我门诊求治。诊见患者面色萎黄略带黑色,神疲乏力,情绪焦虑,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遗尿,辨证属于脾肾阳虚,治法为温阳补肾,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