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内分泌科医生进修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分泌科医生进修总结.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7/5/12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分泌科医生进修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分泌科医生进修总结内分泌进修心得监护室进修总结急诊骨科进修心得体会内分泌科进修自我鉴定篇一:进修心得广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心得 2011 年7 月至 2012 年7 月,由我院领导及科主任派遣,我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一年。能获得这样一个机会, 对我而言, 无疑是一件幸事。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通过这次进修学****使我开拓了视野, 拓宽了思路, 改变了理念。现将进修学****情况以及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的治学精神该院具有规范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与优良的中医传统, 毕业后参加工作医师开始住院医师培训,周期为 2-3 年,后担任总值班, 负责常规会诊及指导住院医师, 以后还要接受专科培训直至最终定科。该院的内科住院医师是归属大内科的统一支配, 他们必须轮转每一个科室, 其中中医传统疗法中心、急诊科必须轮转半年以上。每个科室有固定的培训计划,住院医师根据自己情况请主治医安排讲座。我在内分泌科期间科室开展学****项目有: 2 .老专家定期指导临床工作:每周二上午主任查房,指导开展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并定期请教授指导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 2 .中医病案讨论:每月针对住院的疑难或典型病例最少开展一次中医病案讨论, 要求科室每位医生积极准备、查阅古今诊治方法并发言。 3 .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内分泌专科已经为临床常见疾病制定了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 并得到有效验证。同时, 也制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如: 住院医师轮科培养制度, 主治医师培养制度, 拜师、跟师名中医制度, 有创操作准入制度, 定期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等。选拔优秀医师拜师名中医专家, 现有 2 名医师参与拜名师, 并拟明年继续发展下一批专科医师拜名师。此外, 有一名主任医师为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对象, 两名副高以上医生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 4 .针灸疗法的开展:与针灸科和传统疗法中心联合开展针灸及传统医学疗法治疗糖尿病导致各种神经损害的并发症、颈肩腰腿痛、头痛、失眠等。三、深厚的中医底蕴,浓郁的中医特色治疗内分泌专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进行治疗, 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中坚持采用中医为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开展了桂蜡外敷双涌泉穴、中药沐足、中药灌肠、吴茱萸敷脐、通络宝外敷、分期辨治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肾病等中医特色疗法; 以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改善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取得明显效果。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取得明显疗效,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深受患者欢迎,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了内分泌专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3. 吴茱萸热熨法吴茱萸热熨法是将吴茱萸等炒热后装入布袋中热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等。有效改善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腹胀痛及糖尿病胃轻瘫、尿潴留等证。四黄水蜜外敷四黄水蜜由大黄、黄柏、黄芩、黄连等份研末, 调蜂蜜而成, 具有清热活血、解毒燥湿泻火, 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效。外敷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 循经络传至脏腑, 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 扶正祛邪, 对腹痛、腹胀; 实证、温阳症引发的关节疼痛、肢体肿胀; 肿瘤疼痛; 热盛型糖尿病足有较好疗效。 5. 中药灌肠通过灌肠的方式, 使药物直接被肠道吸收, 局部发挥清除细菌、中和降解内***, 可改善肠道微循环, 降低微血管通透性, 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对伴发急性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尤为合适,作用直接而快捷,副作用相对较少。糖尿病肾病失代偿期。主要药物有大黄,制附子,泽兰等。适用于辅助邪实内盛证型的糖尿病肾病失代偿期但未进入血透患者排除***, 主要成分有大黄、牡蛎等,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通俯泻浊的功效。 9. 院内制剂的使用糖痹胶囊功效: 益气、活血、通络。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疼痛或肢体发冷,皮色发暗等。参芪降糖片功效: 益气养阴、活血润燥。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之气阴两虚、瘀热燥结型。尿毒康功效:益气温肾、活血降浊。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及早期尿毒症。心脉康功效: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用于心脑肾血管病变者。大黄胶囊:通府降浊。改善患者便秘。 10 .辨治术后中医学术思想。范冠杰教授在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中, 遵循疾病变化的自身规律, 动态把握病机特点, 有步骤、有计划地执行个性化的整体诊疗方案和长期的疾病管理措施。总结为“动一定序贯范氏八法”: 八法即是拟定对应主证的辨证要点, 以补肾、疏肝、清肺、养心、运脾五大理脏法为基本***. 再根据证候的不断演变和兼夹, 相应实施加减理血(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法、调气( 导下) 法和畅三焦法等为基准八法, 同时固定相对应的组方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