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多情自古伤离别.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情自古伤离别.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22/6/1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情自古伤离别.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情自古伤离别
王琳 【内容摘要】离愁相思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独特的离情文化,成了中国传统诗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现以三首诗词为例,来探讨离愁相思诗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展现离情文化的别样韵味。
诗一开篇即展现了兵车队伍出征时的情形,场面真实,语言流畅,声韵铿锵有力。战车隆隆,战马嘶鸣,路上的行人――这些即将出征的军士们腰上都已佩挂好了弓箭。出征在即,爹娘、妻子、小儿女边跑边追的为被征的亲人送行。这些送行的人因悲恸无奈而不停的以脚跺地,嚎啕大哭。本诗的主要意图是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诗中诗人用血泪般的、富有力度的文字对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战争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在翻译时,译者应译出诗人这种带着血泪、掷地有声的风格,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愤懑。请看译文:
Chariots rumble
And horses grumble.
The conscripts march with bow and arrows at the waist.
Their fathers, mothers, wives and children come in haste
To see them off; the bridge is shrouded in dust they've raised.
They clutch at their coats, stamp the feet and bar the way;
Their grief cries loud and strikes the cloud straight, straightaway.[3]
在“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的译文中,译者连用了“clutch”“stamp”“bar”三个动作性极强的动词来展现了当时送别人的动作,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clutch”意为“拼命的抓”,“stamp”意为“用力的跺”,而“bar”意为“阻拦、阻挠”。三个词的连用就把当时送别的人心里那种无奈与苦楚展现出来。此外,这三个词也仿佛就是诗人自己看到百姓受苦时的反应。“牵衣顿足拦道哭”的不只是送行的人,也是旁观的行人――更是诗人自己!这三个词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情感与直白,不正是诗人一向的作风与品行吗?因此,此种译法不仅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指责,更是诗人品行的写照。
三、反诘译出词中真味
反诘者,乃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诘句只问不答,答案实则暗含在反问句中,读者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诘可以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感情,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在古代诗词中常可见反诘之踪,如《乐府诗集》中《高田种小麦》末两句:“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虽是问句,然肯定之气不容置疑。通常,反诘大都用在诗人感情激动处,很少用于诗词段落的开头,而多用于结尾,以使诗作增添悠扬不尽之致。在翻译诗词时,译者也不妨择情选用反诘之法,以求译出其中真味,与读者共赏。请看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