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家校共育的心得200字).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家校共育的心得200字).docx

上传人:森森 2022/6/20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家校共育的心得200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校共育心得体会(家校共育的心得200字)
  一、重视家庭教化对孩子的重要性,做乐于陪伴孩子的挚友型家长
  “生命要用生命来陪伴,灵魂要用灵魂来激发,思想要用思想来影响,才智要用才智来启迪,意志要用意志来砥砺,人格要用人格来塑造。”恰是自己的爱好爱好,这会是一件令人无比快乐的事情;就算不是,多培育他/她的特长,让他们****惯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也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信念。汀若1岁半时,我们发觉她的表达实力和对色调、图形的识别实力较强,爸爸就在日常以做嬉戏的方式让她记忆世界各国国名、国旗和首都,孙汀若4岁时能识别150多个国家的国旗,能记住它们的首都名称,并且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中大部分国家的位置;中班时,我们发觉她跟大人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时,能记住简洁的诗句并运用的恰如其分,比如看到其他小挚友剩饭她会说“粒粒皆辛苦”、看到公园的柳树会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从那时起爸爸就起先教她背诵唐诗和宋词,每天背诵10分钟左右,短诗一天一首,长诗两到三天一首,到现在她已经能背诵200多首唐诗和近101首宋词。背诵诗词她也会有厌烦的时候,这时爸爸就会用“飞花令”或者表演诗词的嬉戏方式来调动她的主动性,养成了****惯,就很简单坚持了。我们也没想过,她背诵诗词要达到什么目的,但我们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且始终坚持做一件事情让她对自己特别自信。


  四、培育孩子的阅读****惯,是我们能给孩子的礼物
  每个孩子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起先用新奇的眼神对这个世界不断的探究,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孩子的求知欲就渐渐丢失了,这里确定有家长的缘由,当孩子向家长打破砂锅问究竟的时候,有些家长回答不上来时就会不耐烦,要孩子闭嘴。这个时候孩子潜意识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渐渐的问题少了,其实是求知欲减弱了。被孩子的问题问到回答不出时,正确的做法是千万不要觉得尴尬,而是和孩子一起从书籍中找寻答案。这样才能爱护孩子乐于求知的天性,并且会让他/她知道书是好东西,要多相识字才能读更多的书。假如孩子的大脑被书籍占据了,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所以,送礼物挑带拼音适合他们读的书;闲聊时,自然地引出问题并告知他们哪本书里会有答案;当着孩子的面,我们自己多读书多看报也是好的引导方式。一旦孩子爱上了宁静阅读,你就会发觉他们是多么的可爱!汀若就是常常因为恐龙的问题把爸爸妈妈问倒,然后我们再一起阅读《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才激发起她学****古生物学问的爱好,这个学期初选定杂志时,她自己一股脑选择了《海洋探秘》《自然探秘》《动物奇迹》《探究地理》并能仔细阅读,现在还立志长大要做古生物学家。读书****惯的养成,真的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礼物!


  以上是最想跟大家共享的家庭教化心得体会,或许不肯定适合全部的孩子,家庭教化方式,适合孩子的就是的。其实还有一点感受也很深,那就是肯定要培育孩子具有社会责任感。很幸运,作为家长我特别赞同朝凤路小学所提倡的教化理念——“立己达人,向善向美”。这句话是多么有温度、有情怀啊!我们的孩子归根结底是属于社会的,是属于世界的。所以,孩子们肯定要具有远大胸襟,具有社会责任,具有仁爱之心。将来我们和学校共同培育的孩子不仅能使个人向善向美,也要使身边的人向善向美,使这个世界向善向美。用复旦高校陈果教授的话讲,这就是向上的力气,这种力气能使人活成一束光。


  特别欣慰孩子能在拥有如此教化理念的学校就读,特别感谢学校老师给与的关爱和公正,给了孩子相识自己,挑战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今后能和更多的老师、家长探讨家庭教化的种种,让全部家长都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教化引导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共同欢乐成长!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3
  学校与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动都是让孩子们能够华蜜成长,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化。所以,只有学校教化和家庭教化紧密联系,和谐统一发展,教化才有可能发挥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进孩子华蜜成长。
  然而全部这些宏观的道理都应当从微观的细微环节入手去做。杨老师的讲座深化浅出地给我们介绍众多细微环节。“五个一”每一个“一”都是细微环节,都可能被忽视。须要家长和老师都重视起来。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古人早已认为学校和家庭教化是一体的,家庭和学校教化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父母是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