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洪学英 农民工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其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民工为城乡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自身则日益“边缘化”,身份无法得到认同。笔者通过了解近,他们中的一部分会向第一类转变,另一部分则会回到农村成为第二类农民工,也就是季节工。
二、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却忽视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导致工伤事故不断,农民工的健康状况持续下降。据统计,全国3000万的建筑工人,农民工约占80%。而山东建设厅的一份资料显示,建筑施工伤亡的事故中90%是农民工。我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在2500万以上,其中80%以上的一线职工是农民工。由于用人单位往往不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无法获得各项针对职业危害的补贴,这些职业危害有的在短期内还看不出对身体的伤害,但是就长期而言危害是极大的。缺乏相应的危害补贴和基本的医疗保障,日后给农民工带来的损失和伤害也是难以估算的。
同时,农民工缺乏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农民工几乎包揽了城市里所有最脏最累和最危险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农民工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但是这个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却几乎得不到任何的医疗保障。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阶段,在城市他们是“边缘人”无法融入城市,享受不到城镇企业职工的医疗待遇。他们遭到疾病的侵扰时,不能及时就医,病情被拖延。据2000年在北京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的农民工生过病,%的农民工生病在3次以上,生病以后,%的人没有花钱看病,而是硬挺过来,,,不足实际看病支出的1/12。
我常即使是感冒之类的普通小病到了医院也要花费几十元,更不必说一些大病,如此高额支出对于收入普遍较低的农民工来说根本无法承受。因此,为了节约开支,许多人平常生病只能靠自己挺过去,如果得了重大的病,农民工多年打工的储蓄还不够支付医疗费,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民工中还时有发生。
三、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对策
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自身却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同,基本利益得不到维护。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农民工是我们国家的一分子,不是二等公民,他们理应享受经济发展为每个公民带来的各种保障和福利。目前的重中之重是要维护农民工的健康,为农民工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医疗保障。
首先,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全国人大已经将农民权益保护列入立法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消除现行法制在其执行过程中的歧视现象。如《劳动法》就并非只是城市劳动法,而是全国劳动法,法律中并未分出城市职工和农民工,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只是用于城市劳动者而不能起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这种歧视现象应当遭到强烈制止,同时要确立对执法过程中的歧视现象的制裁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民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只有签订了劳动合同,农民工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发生劳资纠纷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