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导论
红色标注的题目一定要背,至于流派中的红色标注看个人喜好,前三章已 整理好,后三章最迟后天给你。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编)
第一章学科性质(非重点)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含义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名称,往从感觉出发,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 性认识;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常借助第一语言来联结概念和声音。
(6)过程:幼儿习得第一语言是一个漫长过程;成人学习第二语言过程 没那么漫长。整体看,儿童习得母语是从不自觉到自觉,成人学习第二语 言是从自觉到不自觉。
(7)文化:习得第一语言的儿童生活在和该语言息息相关的文化中;第 二语言教学需单独开设文化课或讲授语言知识时渗透文化知识。
第二节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3/19
1、语法一翻译法
(1) 定义:基本教学手段为翻译,主要教学内容为语法规则的教学方法。
(2) 形成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3) 最基本的特征:教学手段为母语与外语的互译,基本教学内容为系 统讲授语法规则。
(4) 教学原则:A教学中所用的语言材料:古典的书面语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
C教学方式:母语与外语的相互翻译
D强调语法教学。
F教学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教学过程:字母、发音、书 写、语法, 边讲边译,阅读课文。)
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是传统的机械语言学理论,心理依据是官能 心理学, 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
评价:是最古老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不足:不重视听力、口语的教学,脱离现代语言教学的实际。
2、直接法
定义:直接用目的语教学,不注重形式语法,教学目标是实用的口 语。
时间:19世纪后半叶。
基本教学原则:A直接联系的原则
B 口语优先的原则
C模仿操练为主的原则
D句本位的原则
E学习当代通用语的原则
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
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语音学和连贯语法理论,心理学基础:联 结主义心理学。
评价:对第二语言教学由古典时代进入现代起关键作用。
注重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直接用目的语进行思维和交际。
4/19
不足:忽视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殊之处。
3、阅读法(魏斯特)
时间:20世纪初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直接阅读能力。
基本特点:以阅读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先导,通过阅读建立语 感,
从而更快地学会外语。
评价:以实用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功绩:首次提出以阅读为目标的单项语言技能教学的理念,
区分精读和泛读,把快速阅读引入课堂,创造阅读训练多种方 法;
课文编写控制词汇量。
不足:过分强调阅读技能训练,不及其余。
听说法
时间:20世纪40年代
最根本的特征:听说优先,句型操练,对比分析。
基本原则:A听说优先
B重视语音教学
C用模仿、复述、记忆等方式学习。
D语言结构按序排列。
E以句型为重点。
F严格控制词汇量,通过上下文学习词语。
G尽量不使用学生母语,少用或不用翻译手段。
H严格纠错。
I充分利用视听设备和语言实验室。
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
评价:不足:过分强调听说,主要是说,忽略读写,使“语”和“文” 分家,偏重于
语言的结构形式。
5/19
剩下的教学法法你自己翻书吧,我觉得教学法主要考选择和教案,会用 就可以了。
第三章语言要素及文化教学
注意概念:语言的四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
第一节语音教学
1、 汉语语音的特点
(1)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也有零声母。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d t n 1
舌尖后音:zh ch shr
6/19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1) 普通话有38个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少数韵母包含n和ng两个 鼻音。
(单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
(2)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 普通话音节特点:
A汉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声母和韵母间有一定的互相选择的组配关系,因音节数量有限,使得汉 语同音词特别多。
C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最复杂的音节只有四个成分。
D元音在汉语音节中占优势,一个元音可自成音节。
E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一个音节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
F音节中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必须有韵腹。
G作韵头的只有高元音i、u、ii,只有n和ng两个辅音作韵尾成分。
1、 语音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 对比性原则
(4) 直观性原则
(5) 趣味性原则
(6) 持续性原则
(7) 情感性原则
2、 教学方法和技巧
(1) 教学顺序:由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