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日光性皮肤病
日光依据波长可分为不同的光谱:
短波紫外线(180nm~280nm)
中波紫外线(280nm~320nm)
长波紫外线(320nm~400nm) 关于物理性皮肤病
第一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日光性皮肤病
日光依据波长可分为不同的光谱:
短波紫外线(180nm~280nm)
中波紫外线(280nm~320nm)
长波紫外线(320nm~400nm)
可见光(400nm~760nm
红外线(760nm~1800nm)
第二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日光性皮肤病
中波紫外线只能达到表皮的基底层,过强的照射会 引起表皮细胞变性坏死。黑素细胞受紫外线照射后 能产生过多的黑素。
长波紫外线可深达真皮,引起胶原纤维嗜酸性变性 ,造成光老化。
红外线在皮肤上主要产生热效应。
日光照射于人体可引起皮肤的急性或慢性炎性变化 甚至激发皮肤的癌前期病变及诱发皮肤癌 。
日光引起的皮肤病可分为:(1)日晒伤;(2) 光 毒 反 应;(3) 光 变 态 反 应 等
第三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日光性皮炎(solar dermatitis)
又称日晒伤(sunburn),是中波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以急性红斑、水疱为主要表现的光毒性皮肤病。
多见于夏季节,妇女及儿童易患。
好发于暴露部位
日晒后2~6小时出现皮损,至24小时后达到高峰。日晒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水肿、水疱、大疱及糜烂,伴有瘙痒、灼痛。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恶心等全身症状。轻者红斑、水肿,1~2日后消退,遗留脱屑及色素沉着。
第四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日晒伤
第五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诊断
有日光暴晒史
典型皮损
第六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防治
经常参加户外锻炼,提高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对日光耐受性低的人,应避免日光暴晒,外出采取各种遮阳措施,外搽遮光剂。
全身口服抗组胺剂、皮质类固醇激素。
局部治疗 :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冰牛奶、生理盐水冷湿敷。严重时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有明显减轻红肿热痛作用。
第七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多形日光疹(polymorphous light eruption)
光照后诱发的光产物致敏T细胞介导迟发性光变态反应。致病光谱主要是中波。
女性多见,皮损好发于面部、颈部、胸前V形区、前臂伸侧等暴光部位。
夏季日晒后,曝晒部位皮肤瘙痒,后出现红斑、丘疱疹、风团、糜烂、结痂、水疱、苔藓样变等多形性皮疹。阴天可减轻或好转。常以某一类型皮疹为主,如红斑型、痒疹型、湿疹型等。
皮疹常反复发作。
第八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多形日光疹
第九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诊断
好发青年女性,春夏发病,反复发作。
暴露部位发生多形性皮疹,与日晒有关,常以某一类型为主。
第十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治疗
原则:
注意防护,避免日晒。
全身:口服抗组织胺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类。
局部治疗:遮光、止痒及消炎。遮光剂如5%二氧化钛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止痒消炎,如皮康霜、艾洛松等。
第十一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痱子(miliaria)
又称粟粒疹,高温潮湿引起的丘疹、水疱性皮肤病。
炎热潮湿,汗液分泌增加,但不易蒸发,致使表皮汗管口角质浸渍肿胀,引起汗孔堵塞,滞留的汗液在内压升高在棘层汗管发生扩张及破裂,继而汗液外溢,刺激周围组织发生丘疹、水疱等炎症。同时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增多,产生毒素加重炎症。
第十二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表现
白痱:
晶形粟粒疹,汗液在角质层内或下。
好发于颈、躯干部,常见于高热、体质虚弱、长期卧床、大量出汗的患者。
皮损为针尖大小透明水疱,壁薄易破,无红晕,成批出现。
无自觉症状。
第十三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表现
红痱:
红色粟粒疹,汗液在表皮下。
好发于颈胸背、腰围、肘窝、腋窝、乳房下及婴幼儿头面及臀部。
皮损为针帽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红晕,常成批对称出现,少数可继发毛囊炎、疖肿等。
伴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
第十四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表现
脓痱:
又称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
好发四肢屈侧和阴部等皱襞部位,小儿头颈部也常见。
为针头大小脓疱或脓性丘疱疹。除刺痒外可伴微热或发烧。
细菌培养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第十五张,共二十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表现
深在性痱子:
深部粟粒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