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三语文必背的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谈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比照、衬托、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方、拟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化:自然,自然。
幅员:领土面积。幅,宽度;员,四周。
因地制宜:依据当地实际状况,实行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萌,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1901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他创作、编写、翻译了29部生物学着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科学专着有《鸟类讨论》《一般鸟类》《鸟类概论》《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1980年出版《生物学碎锦》,《南州六月荔枝丹》即选自该书。
三、内容构造
(一)主要说明荔枝果实的形态特点。(1-10)
《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1)
(2-9)
①荔枝的外部形态(2-5)
②荔枝的内部构造(6-9)
(10)
(二)主要介绍有关荔枝的其他学问(11-13)
(三)提出建议:大力进展荔枝生产,满意人民的生活需要。(14)
本文的说明挨次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学问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挨次。
这样来写,条理清楚,内容全面、主次鲜亮,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学问。
四、简明准确,科学性强。
本文在介绍荔枝的科学学问时,非常留意简明准确,科学性强。它到处使用确凿的事实和详细数字来加以说明,并且不断订正古代有关学问不准确的地方。
例如,白居易诗中说“壳如红缯”,说这是诗人的比方,缯是丝织物,光亮滑润,而其实荔枝壳是“粗糙”的。白居易说“膜如紫绡”,指出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又指出《咏荔枝膜》的诗句只是诗人的夸大说法。在讲到荔枝肉时,又从植物学观点指出,这不是果肉,而是“假种皮”,真正的果肉是丢弃的那层膜。通过调查、观看、考证,用科学的态度,不断订正古人有关记载荔枝的学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