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古诗赤壁杜牧.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赤壁杜牧.docx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2/7/1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赤壁杜牧.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赤壁杜牧
《赤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3、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谈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注解
1、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2、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3、周郎:周瑜,吴军统率。4、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译文
断戟漂浮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便利;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致,点染用功。4.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5.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成功,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6.“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裂,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斗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给予详细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超。 7.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谈论。由叙事引发谈论


8、诗歌的主旨?
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9、《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斗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剧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消逝物存人非的感慨。但凡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大事,常会被无情的时间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时机被人记起。正由于发觉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安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觉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10、全诗最精彩的最终二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最终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由于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信任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篇三:赤壁古诗词鉴赏与答案
赤 壁[唐]杜 牧 这首诗是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闻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