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天高任“美”飞.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高任“美”飞.docx

上传人:文档百货 2022/7/2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高任“美”飞.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高任“美”飞
天高任“美”飞


----双促双发教学典型个案
一、设计意图
《黄鹂》是孙犁先生的散文名篇,近年选为高一的语文教材。不少资料认为(包括《教师教学用书》),《黄鹂》一

天高任“美”飞
天高任“美”飞


----双促双发教学典型个案
一、设计意图
《黄鹂》是孙犁先生的散文名篇,近年选为高一的语文教材。不少资料认为(包括《教师教学用书》),《黄鹂》一文运用象征手法,用黄鹂来象征文学乃至文艺,言近旨远,寓意深刻,几乎成了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其深刻的反思录。在这类观点的笼罩下,黄鹂的一举一动都与文学史密不可分----根据时间的推移,黄鹂忽而象征“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忽而象征抗战文艺,忽而象征文艺大军,忽而象征文艺美学和文艺前途……尤其令人费解的是,在太湖之滨“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竟然意味着对中国文艺发展前途的乐观预示。
不能说上述说法毫无道理,然而,总觉得整体上过于牵强。在同一篇文章中,黄鹂的象征意义不断变化,这既不符合象征的要义,显得逻辑混乱,令人无所适从,也不切合文章实际。在太湖之滨,作者明明已经“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怎能说是“乐观预示”呢?“看到了”,即意味着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而“预示”则是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前者表示“已然”,后者表示“将然”,两者怎能混为一谈?况且,作者在初次见到黄鹂以后,立即在下一段展开了总领全文的议论:“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而在课文结尾,作者又把在太湖之滨“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视为“极致”,从而提炼出“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哲理。由此可见,黄鹂象征美好的事物,这不仅能成为持之有故的一家之言,而且比认为黄鹂象征文学或文艺更符合课文实际。退一步说,即使“美好说”和“文艺说”可以并存,而着眼于组织教学的可行性和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美好说”不仅更容易为学生接受,而且也更能体现“双促双发”的教学宗旨----通过感悟生活、品味经典、咀嚼美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以及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惟其如此,我决定依据“双促双发”之“两翼双线八课型”的课题模式,借助“启迪心智、陶冶情操”这两条红线,把《黄鹂》设计成一堂“启迪美的心智,陶冶美的情操,展开美的双翅,翱翔美的天空”的美学熏陶精品课。


二、设计提要
1、本设计以“美”为线索,包括步入美的殿堂(导入)、感受美的形象(唐诗中的黄鹂)、理解美的意义(理解内容)、珍爱美的事物(分析人物)、品味美的语言(品味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创造美丽)、收获美的创造(收获美丽)、回味美的熏陶(结束语)等几个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