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docx

上传人:小yi 2022/7/2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2 —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
读过叶嘉莹诗词的人,并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但不阻力这一代年轻人渴望接近她。96岁的叶嘉莹,突然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叶嘉莹从不向旁人透露自己的不幸,外表平和。回忆起叶嘉莹,台湾诗人痖弦想起两件事:一件是在台北远东电影院看电影,他望见相隔不远的走廊上站着一位女子,身穿米黄色风衣,围着淡咖啡色丝巾,衣着合身,清雅脱俗,对周边乱糟糟的人群视而不见似的,如"空谷幽兰',神情那么"意暖神寒'。几十年后他才向叶嘉莹本人确认,那晚在电影院望见的女子就是她。
另一件,是叶嘉莹曾让台湾的新诗人和旧诗人能够破除隔膜,"坐在一起吃粽子了'。
当时,台湾文坛新诗人推崇西方的句法颠倒、意象晦涩的作品,旧诗人认为这些晦涩不同的诗句是故作高深。双方打起了笔仗,甚至"端午节不愿纪念同一个屈原'。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5 —
叶嘉莹在文章里,有意解释新旧诗人的困惑。她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的一个特色就是句法的颠倒,"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她解释了颠倒的妙处。"形象的跳接是可以的,语法的颠倒也是可以的',所写的内容表达得好坏不取决于形式,而是感情是否真挚。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头,国外的学者到台湾后,听叶嘉莹的课,邀请她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哈佛大学远东系的海陶玮教授正在研究陶渊明,也邀请她到哈佛。
"去加拿大不是我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结婚也不是。'叶嘉莹说,"但是我先生由于被关了那么多年,幸而放出来了,他离开了海军,没有找到工作。他不想在台湾待了,看到我有机遇出去,就坚持让我把孩子先带出去,他也就能出去了。'
镜头前,叶嘉莹宁静地回忆着过往。母亲在她17岁那年离世。她写《哭母诗八首》,至今都"领会地记得母亲棺殓时,钉子钉在棺材上的那种声音'。漂泊北美时丧父。讲了那么多关于爱情的诗词,自己却从未体验过爱情,婚姻里她遭遇丈夫的咆哮凌辱。
纪录片拍摄持续了3年。陈传兴觉得,自己拍摄了一位女性的百年孤独。尽管有学者认为"不能把诗词与叶先生作主客体似的分割',但公映前,导演组敲定了印在宣传海报上的话,"诗词救了她。'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7 —
"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气力。'87岁那年,叶嘉莹在给一本书的结语中写道。
  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三
不久后,丈夫离世,她精神上的石头随之瓦解。女儿毕业、结婚,她肩上的重担也随之减轻。当时她想:"我一辈子辛勤劳苦,到晚年,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想我将来可以乐享余年。'
1976年,命运给了52岁的叶嘉莹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当年那个与她相依为命在患难中成长的大女儿,在外出旅游时出了车祸,与女婿同时罹难。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每一句都是对女儿最透彻的思念。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年逾半百,痛失爱女,叶嘉莹悲伤欲绝。但是经此一难,叶嘉莹突然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梦想。'
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她请愿回国教书。她要让自己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要把"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梦想传达给下一代'。
她曾在信中写道,自己一生"好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动地争取。1979年春,国家同意了叶嘉莹的申请,最终受邀去南开大学任教。于是,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开头了三十余年的教书报国路。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8 —
每次上讲台,叶嘉莹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期间也很少喝水。虽然由于皮肤过敏,叶嘉莹的手常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但是仍往往在黑板上大段板书。
因此,她的课程在南开分外受接待,不仅中文系,外系外校甚至外地的学生都来听讲,场场爆满,甚至有学生为此伪造听课证。在此期间,叶嘉莹应邀到国内的几十所大学讲学,以及辗转国际多所大学讲学,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除了教课,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以老师顾随的名义设立"驼庵'奖学金。她在晚年卖掉京津两处房产,又将自己的稿费、版税收入悉数捐出,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了"迦陵基金',用以支持研究古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