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班主任的工作辛苦.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班主任的工作辛苦.doc

上传人:wxc6688 2022/7/25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班主任的工作辛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班主任的工作辛苦、琐碎,有时还不被人理解,然而这份工作又是愉快的,崇高的。这份愉悦和崇高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我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着心灵。从充满梦想和故事的大学校园到这三尺讲台,虽然时间仅有短同学一样,我们走入了人生的低谷,‘前途未卜’……”郑同学写得很真诚,也很真实,表达了一种较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考虑。这个基调对后面的同学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鼓励。本子一个个地传下去,8班的故事与心情一一展开。  
曾经一度,班主任工作被定位在“严格管教”、“事无巨细”这些词汇当中,班主任也就幻化成任劳任怨、起早摸黑的身影。可是,如今的时代,现在的孩子,他们很难被强制压服,却容易被尊重打动。班级日记并不神奇,只是较好的适应了这一年龄层次的孩子们交流、感动、进步的需求,从而深刻地影响了8班的学生们。通过班级日记的“表达—交流—解决—自信”式的不断促进,思想上不再浮躁慌乱,不再迷惘孤独;学****处世也更有信心,更懂事,更团结。其实,许多问题并没有因为班级日记而消失,但是,孩子需要的只是倾诉,需要的是被关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学会关照别人,理解他人。相比较***的郁闷,孩子的郁闷更加指向心灵。因为,那正是一颗颗年轻的心在寻找方向,探寻人生与生命意义的时候。他们的孤独与欢喜是单纯的,也是不确定的。班级日记就像一个心灵的述说场,承接着一场心灵交汇的盛筵,灯火辉煌或是杯盘狼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参加了、狂欢了、度过了。
在班级日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我又具体提出了班级管理的“三治经”(德、法、理),让学生渐渐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德治经”——以德育人。2002年下旬,我们班在学校德育处的指导下,邀请国际青基会副主席 michael先生,召开了“help you. encourage me. praise him .let’s grow up together!( 帮助你,鼓励我,夸奖他,我们一起成长!)”的心理导向活动课。《中国青年报》及相关媒体都对此次活动做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我还适时以“环境保护”、“学雷锋日”、“植树节”、“地球日”等纪念节日和主题,结合班级实际,按照学校的安排开展校内外公益劳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躬行实践中,在劳动引导中不断成长。二是“法治经”——以法律人。如果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那么拥有一个英明而勤勉的导航人,以及一套效率高、不断创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干部队伍,则是一个集体成功的法宝。几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始终坚持“任人唯贤”及值日班长制度,让学生从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三是“理治经”——以理服人。作为班主任,我十分注意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该这样”、“为什么不该这样”;让学生在心服口服的情况下,“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与教育者达成和谐的“共振”,实现教育工作的实效。  
心灵沟通—— 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
当今,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最喜欢。这是我当班主任后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学生们单纯幼稚、热情活跃、生气勃勃,因此,不喜欢“读死书,死读书”的“老古板”,不喜欢讲道理式的说教,不喜欢严厉有余,活泼不足的修道院里的"嬷嬷"。他们是幸运的一代,赶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高速发展的改革时期,因此,不喜欢象老母鸡呵护小鸡那样小心有余,大胆放手不足的"老阿姨"。那么,他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真正的答案还需从学生当中才能获得,而且在收获之余往往还能给你无尽的启发。几年来,我坚持让学生给我写评语,从而让我了解了学生眼中的老师,也让我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更加可爱、可敬。
又到了学期末,按照惯例,我拿出学生手册,开始给学生写评语。写着写着,突然之间,萌发了一个念头:作为老师,我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这天晨会正好空闲,我用亲切、自然的语气对学生说:“老师特别想和大家成为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间应该真诚相待,朋友有优点应该铭记在心,朋友的不足应及时指出。所以今天我请大家以朋友的身份给我写个评语吧!”为了活跃气氛,我特别强调:“请大家替我保密,把你们的评语亲自交给我!”第二天,孩子们陆陆续续把写好的评语交给了我,一看个个都写得还挺认真呢!我一口气读完,不禁百感交集。孩子们给我写的优点使我信心倍增:“您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善解人意、温柔可爱、声音甜美、心地善良……”有的评价连我自己都没想到,学****委员陈同学说:“我最喜欢你的目光,充满鼓励的话语,使我学****的劲头更大了。”转学生邹同学写道:“我去年转来时,一开始您上课我总是不听,可过了十几天,就被您生动、有趣、轻松的课堂吸引,听得津津有味……”更令人惊讶的是“小调皮蛋”张同学竟写了“您的辛勤教诲令我十分感动,我想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