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探析
陆未茜 心理学把幼儿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影响幼儿心理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探析
陆未茜 心理学把幼儿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三部分。下面重点分析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一、溺爱型家庭
许多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般呵护。导致孩子依赖、懦弱、缺乏独立性,无法适应新环境。过分溺爱还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有些家长看不到孩子的弱点,孩子做错事情也不严格批评,一味欣赏、赞扬。这样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与人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唯我独尊。稍不如意,便会产生过激行为。
二、离异型家庭
家庭的婚变对孩子来说,往往是最严重的心理刺激。父母离异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些孩子还会发生性格上的转变,性情变得古怪、孤僻、郁郁寡欢、自卑胆怯,有的幼儿会变得冷漠、烦躁、对抗、敌视等,严重者还会造成心理障碍。
三、暴力型家庭
有些父母本身脾气粗暴,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喜欢打孩子,拿孩子出气。动不动就和孩子大喊大叫,没有耐心。长此以往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家庭暴力,儿童在感情上疏远了父母,其结果会使其从根本上否定自我,感到焦虑、孤独和自卑。对幼儿而言,出生后的最初几年,家庭保持一种感情融洽、和睦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儿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会感受到愉快和安全,容易接受他人和社会,就有可能将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不安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出来。因此,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要用自己的美好情感抚爱孩子。
四、隔代教育型家庭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孩子可以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方式,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但是现在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家中的二老照顾。一部分老人的抚养、教育观念守旧,往往十分娇宠、溺爱孩子,养成孩子依赖、任性、懦弱、以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这种恃宠而骄的环境中,孩子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孩子出现唯我独尊的性格。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采取合理的教养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 对孩子情感投资
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让孩子心理健康,父母必须作出相应的精神投资。一心一意地注视孩子,和孩子保持零距离接触。
2. 对孩子宽严并济
父母既不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就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也不能苛求孩子,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