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在城市里种树的学问.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城市里种树的学问.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7/7/20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城市里种树的学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城市里种树的学问
2016年9月,一场“莫拉蒂”台风,让厦门损失了35万株树。35万株大树啊,即使以保守的清理和替换的代价――每株1 000元计算,!相信以厦门的经济实力是能够承受的,早晚能够恢复城市的绿色,但是如果再来一场台风呢?或者说东部沿海的其他城市承受同样的一次打击,会遭受怎么样的损失?而这些损失甚至大部分都是可以避免的。我正好是在台风前一天离开厦门,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惊人的美丽,但又在新闻里看到了台风过后满目疮痍的景象,有心无力,这是我作为一名城市生态研究人员感到满心苦涩的原因。
要避免台风和暴雨对城市树木毁灭性的打击其实不难,只要做到以下简单的三点。
选择好树种
美国林务局研究了150种常用城市树种的抗风性,发现棕榈类植物非常抗风,其他一些抗风的种类包括紫薇、冬青、池杉、广叶玉兰和橡树类。而不抗风的种类,包括马褂木、梨树、榆树、松树、南洋杉、垂叶榕等。恰恰垂叶榕占厦门行道树比例的第一位,%。
改变种植方式
网上到处可见的厦门倒伏树木照片,暴露出了在城市树木种植中的种种陋****包括移植大树进城,搞城市绿化的“大跃进”;种植上不遵循科学规律,不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必要环境等。
左边第一张图中的大树,极可能是当年移植的一棵老树。南方的城市绿化中,曾经很流行将农村或周边山中的大树、古树移植到城市中,这些大树往往价值数万到数十万元。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俗语云,“树挪死、人挪活”,大树或老树在长期的生长中适应了周围的环境,这是它们能够存活的原因之一,而一旦挪到城市中,完全改?了它们的生长环境,它们是很难适应的,这会极大地缩短它们的寿命。如果在野外,这些大树可能还有上百甚至上千年的寿命,一旦移到城市中,能存活数十年就已经不错了。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树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无法形成良好的对称生长,大头小根,头重脚轻,遇到强风自然会倒伏。
雪上加霜的是普遍的不规范的种植方式。种植穴小,周边土壤高度板结,树木的根系被禁锢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不能起到根系应有的固定作用。,如果无法向周边延伸,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最后会形成一个浅而小的根盘,固定作用弱。正确的做法是为树木提供地上和地下充足的生长空间。地上空间的标准一般根据成年树的冠幅大小确定,以两棵树冠幅不大量重叠为佳。地下的生长空间一般是大树要有10×10米的范围,小树也要有3×3 米的范围。
此外,在台风高发区种植树木可尽量提倡群植,形成树木的小群落,避免孤植树,因为群植的树木抗台风能力更强。
改变管理方式
国内的城市树木种植往往是重栽植轻养护,整体的养护水平极低,缺乏最基本的树木生物学的知识。很多被大风刮断的树就是由于养护不当,形成了并生枝和挤压木,在大枝的结合部非常脆弱,一遇大风就容易劈裂、折断。
对树木生物学特性缺乏了解的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园林管理部门,一些园林科研人员也相当缺乏这方面的知识。2016年夏天,清华大学校园管理部门对几十株加杨做了截头处理,该举动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纷纷向学校投诉。校园管理部门在校园网上公开进行了答复,其中提到截头的主要原因是树锯短之后能够减少刮风时树木断裂或倒伏的危险,并称该项措施是在广泛征询园林专家意见之后做出的。相关专家可能并不知道树木本身有天然的减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