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9 2022/8/2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
;刘焕良;昌捷;潘雪男
【摘要】(1)研究动物肠道健康,必须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从免疫学、微生物学以及营养学等角度加以考虑.(2)微生物菌群的不平衡通常会影响肠道健康,而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肠道的健康不仅与食物和固态颗粒刺激后引起的生理发育有关,且还受滞留在肠道内的微生物决定。
肠道微生物对健康和营养的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是建立稳定的胃肠道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得到了以下观察结果的支持,即在肠道菌群完全建立之前,幼龄动物肠道(如雏鸡)所含有的细菌种类少于成年动物肠道内的细菌种类,这使得他们的肠道菌群较成年动物的更易于发生紊乱。这种现象被称作细菌性拮抗作用、细菌性干扰、定殖拮抗及竞争性抑制。
动物体内土著微生物区系能够为动物提供保护作用,防止其受到致病菌的感染,其证据主要来自于对实验动物进行的无菌或抗生素处理研究,这些实验动物对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敏感性远高于普通动物。Collins和Carter(1978)证实,一只完全无菌的老鼠能被10个沙门氏菌杀死,但一只普通老鼠则需要用106个沙门氏菌才能被杀死。肠道微生物菌群是造成此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些老鼠无论是采用静脉注射还是腹腔注射,它们的半数致死量(LD50)都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抗生素可保护肠道微生物菌群,使病原体难以定殖;同时,对致病菌定殖产生的抵抗力可能部分源于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有文献表明,病原微生物通过影响动物肠道壁来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在目前情况下,动物的免疫力就是其构筑抗击致病微生物的能力。Bienenstock和Befus(1980)提出,肠道微生物活性发生改变后动物的免疫力受到影响。无菌动物的淋巴细胞、血浆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少于健康动物;此外,与正常动物相比,无菌动物肠道的派亚氏结较小并且其发生中心发育不良,派亚氏结是属于淋巴组织,其包含了刺激免疫应答所需的所有成分。
用于调节肠道菌群的最常用方法或许就是利用对宿主动物有易的活菌。Pollman等(1980)研究表明,在无菌猪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通过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可激活免疫系统。同时,在猪或小鼠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还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增强肠道内吞噬细胞抵抗外源致病菌的能力。抗体的产生,尤其是分泌型IgA的产生,已被认为是抵抗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自然形成的肠道微生物保护区系非常稳定,但它会受到日粮、疾病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卫生状况(清洁与脏乱环境、饲料原料的致病菌含量、畜禽舍的湿度、垫料类型和使用方法等、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抗球虫药、能影响肠道pH值的缓冲剂或酸化剂等)和应激(饲料的变更、突然惊吓、冷热应激等)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然而,日粮可能是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最重要因素,如配方组成、加工方法、消化率和饲喂方式等,都可能打破肠道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别是幼龄动物肠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禽类中涉及肠道微生物的发酵特性,或许可通过日粮来控制。因此,
Choct等(1996)研究证明,在***日粮中添加NSP,可显著提高回肠内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当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使NSP降解后,这一现象很容易得到逆转。表2表明,回肠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干物质表观代谢能和回肠淀粉消化率呈负相关。有趣的是,在本试验中添加抗生素(阿莫西林)对试验参数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