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护理业务学习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通儿科一病区
李娟娟
2015年 09 月 23日
川崎病的护理
参加人员签名:
护理业务学习
注:总分100分,标准值≥90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护理部2013年9月23日修订)
发病病因机理
病因未明,推测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β-溶血琏球菌,EB病毒。
免疫反应:急性期都有免疫失调的情况,可能与一定宿主感染多种病原引发的免疫介导有关。
其他:与药物,化学元素物质过于敏感有关。
业务学习内容
北京小儿川崎病协作组统计
发病年龄1个月~13. 8岁,,中位年龄2. 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
男:女=1. 83:1
病程 1-67天,平均6-7天
流行年份和季节分布特点,春夏多见
诊断标准
A:发热持续5天以上
B::在急性期有手足硬性水肿,掌(跖) 及指(趾)端有红斑;在恢复期,甲床被膜移行处有膜样脱皮。
:多形性红斑,躯干部多,不发生水疱及痂皮。
:口唇潮红,杨梅舌,口、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
,直径>。
符合上述主要症状4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C:疾病不能被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潜在并发症
4、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保证病房适当温湿度。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质地柔软,每次便后清洁臀部。勤剪指甲,以免抓伤、
擦伤皮肤。对半脱的痂皮应用干净的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每日
用生理盐水洗眼、或涂眼膏。加强口腔护理,促进口腔黏膜修复,防止发生感染。
3、高热护理: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和伴随症状,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警惕高热惊厥
的发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