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
初三历史上册学问点归纳篇一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欧洲工人运动
1、主要缘由: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阶级冲突激化。
2、工人运动的时间:十九世纪三四十年头。
3、工人运动目的:广阔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主动进行斗争。
二、英国宪章运动
1、时间:1836—1848年
2、特点:规模大、时间长。
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4、核心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加国家管理。
5、性质或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失败缘由: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缘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冲突日益暴露。
2、马克思、恩格斯初次会面于1844年。巴黎。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时间:1848年。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
5、诞生的标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6、《共产党宣言》内容:
①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定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7、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今,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8、材料解析题:“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颤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
得将是整个世界。”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献?该文献是由谁起草的?
②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③上述材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溢了必胜信念)
四、巴黎公社:
1、背景:
①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斗争,法国战败。
②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倒戈,对内打算镇压人民。1871年3月政府军同国民防卫军发生冲突,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初三历史上册学问点归纳篇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抗拒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拒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斗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抗拒。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敬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干脆缘由):涂油子弹事务
3、领导力气: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缘由):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心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需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主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打算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根本缘由)
,激化了社会冲突(干脆缘由)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冲突、避开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变更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加仍旧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夫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斗争(1861-1865)
一、南北冲突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冲突: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缘由
(1)根本缘由: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干脆缘由(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起先: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成功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激励农夫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恒久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夫、黑人主动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成功:1865年南北斗争以北方成功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其次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创建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缘由:
(1)根本缘由: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干脆缘由(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务),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冲突。
2、倒幕运动(前提)
王政复古政变。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心集权。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化、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主动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调深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初三历史上册学问点复习大纲篇三
考点二、美国的诞生
(1)独立斗争的起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记着北美独立斗争的起先。5月,北美召开大陆会议,确定组建军队同英国军队战斗,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时间),大陆会议(机构)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意义)。
(4)1777年,在萨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战胜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倒戈。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斗争的转折点。1783年,英国存认美国独立。
(5)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6)美国独立斗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这场斗争同时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影响)
初三历史上册学问点归纳篇四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缘由:
①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缘由)
②农奴暴动频繁。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①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②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需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影响(评价):
①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材料:“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农夫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尘不染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说的)。
二、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了解)
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②外国力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冲突,幕府统治奄奄一息。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起先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见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胜利。
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心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激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化。
影响:
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②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