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格心理学 Personality Psychology
南京中医药大学
张秀琴
zhangxiuqin99@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弗洛伊德其人
童年的经历使他对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出生及孩提阶段的经历;布雷尔谈话法;(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长久,特别是病人对他不断的提问产生不耐烦)他采用自由联想法;1900《梦的解析》关于精神分析的系统的理论著作;后期,人格理论体系的完成和应用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一)
柏拉图的无意识作用;莱布尼兹的单子的无意识
赫尔巴特的意识无意识心理学: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
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
人类的三次打击
哥白尼论证了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
达尔文证明了人类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
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二)
近代物理学的影响: 能量守恒
生物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布吕克的机械论和还原主义。
临床精神病学
皮奈尔、沙可、布雷德、让内等
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要干什么,都是很清楚的。但是,一切比较复杂的活动都包含有部分不被意识的个别过程。人在每一个瞬间只能有一个意识的主要点,其他则为注意的边缘。
意识层次结构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二、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本我
概念:Id,指人的动物性,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它是人格中最难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它同人的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化为精神能量,并且勿储藏它们和向自我、超我提供能量。
凡本我的东西必然是无意识的,但无意识的东西未必是我的,即无意识包括本我。
人有两种基本本能,生的本能(埃罗斯)和死的本能(桑那托斯),它们幽闭在本我之中。
行事原则
本我唯一的目标就是追求快乐,按“快乐原则”来行事。
本我用两种方式获得快乐(1)反射动作;(2)想象实现。
(二)自我
概念:人格中理智、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自我的力量来自本我,用来帮助本我而不是妨碍本我。它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自我是本我的执行机构。
行事:现实原则
马与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