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关于勤奋的名人事例10则 】是由【如果我不是传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关于勤奋的名人事例10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关于勤奋的名人事例10则
(一)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他刚上学的时候,很专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愉快。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快乐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赶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肯定好好读书!'从今,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着名的大思想家。
(二)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诞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困。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著名乡里。据史书记载,他10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爱好很广泛,经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耀,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奇妙了。(励志故事)于是张衡依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悄悄地对着天象图认真观看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看着、记录着、思索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最终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精确 ,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三)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乏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惫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糊涂了,再连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四)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经常读书到深夜,很疲乏,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预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痛苦,使自己糊涂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五)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阅历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当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能。'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犯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唯恐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讨论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当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急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愿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当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头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六)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常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乏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惫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立刻就糊涂了,再连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经常读书到深夜,很疲乏,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预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痛苦,使自己糊涂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七)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上升,始终爬到屋顶。有时读累了,一不当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赶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连续读下去。
(八)
隋朝时的李密特别用心向学,分秒不愿铺张,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动身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非常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鄙视。
(九)
西汉时有一位着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他看到邻居家灯火光明,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用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情愿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酬劳,目的只有一个--盼望读到更多的书。
(十)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学习不知疲乏。学问渊博,通晓很多门学问。由于家里穷,不能常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始终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无油,尝映雪读书'。《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方刻苦勤学。《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