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5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  叶片  )是制造(  淀粉  )的“加工厂”,(  太阳光  )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  根  )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  茎  )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第4课:花里的“育婴房”
1、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
  (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缺少某些部分的花,属于不完全花。
2、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雄蕊是花的雄性***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3、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
1、(  花瓣)、(雄蕊)在慢慢的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2、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果皮)和(种子)。
3、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形成的。
4、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
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课后题1: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生态瓶。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答:密封的生态瓶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里面生长着绿色植物、小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无机环境。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瓶里的绿色植物,可利用瓶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并排出氧气;小动物可以使植物的枝叶,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进行呼吸,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6课:酸奶的秘密
1、制酸奶的步骤:
第1步:准备材料及工具: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瓶酸奶,勺子(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晚,保温瓶。
第2步:把鲜牛奶煮开,在凉至35℃左右。
第3步: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均匀。
第4步: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
第5步:把奶倒出来。观察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
2、“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呢?制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最关键的步骤——(添加新鲜酸奶)。
3、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把牛奶煮开,再凉至35
℃。(2)要添加适量的酸奶。(3)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4)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4、(  病毒)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  细菌  )还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细胞  )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  繁殖  )。所以病毒可能会给受侵害的生物带来较大的影响。人类的(  流行性感冒  ),(  艾滋病  )等疾病就是由(  病毒  )所引起的。
第7课:发面的学问
1、  发面团实验步骤:
第1步:准备两个小盆,每两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        另一个盆不加。
第2步: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第3步: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
第4步: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2、  两块面团有什么不同?
    没有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闻一闻,还是原来生面粉的气味。
    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发生明显的变化;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
3、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  酵母菌  )。和细菌一样,(  酵母菌  )也不属于动物和植物,它属于另于一种生物——(  真菌  )。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4、除了酵母菌外,(  霉菌  )、(  蘑菇  )等也属于真菌。
5、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  二氧化碳  ),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  二氧化碳  )占据的空间。
6、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  潮湿  )、(  温暖  )、(  阴暗  )。
7、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如何做好家里的防霉工作?
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阳光)、(高温煮沸)、(加
糖)或(盐腌制)。
8、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有许多蘑菇是有毒的,特别是(色彩鲜艳)的蘑菇,一般
都有毒。
9、绝大多数(  细菌  )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真菌也一样,即有益于人类、有益于自然界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10、细菌(真菌)的利与弊?  
  利:人们可以利用细菌来生产(药品)和制作(食品);生产(腐殖质);
  弊:细菌可以导致(疾病)。
11、课后题1小明去了一些面粉,加了一些清水后,把面粉揉成面团。常温下放置两个小时后,面团却没有发起来。这是为什么?
小明的面团没有发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往面粉里添加酵母粉。在这个活动里,酵母粉是一种重要的材料,里面含有具有活性的酵母菌。要靠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才能使面团膨胀起来。
第三单元:奇妙的电与磁
第8课:电路的研究
1、(  灯泡)、(  电池)、(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是一个简单电路。让2个灯泡同时亮起来有两种连接方法(并联)和(串联)。并联灯泡一样亮,串联不一样亮。
2、除了我们常见的(手动开关)外,还有(声控开关)、(触摸开关)、(光控开关)、
和(红外线)开关等。
3、开关的作用: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并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4、能让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如(回形针)、(铁片)等;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如(橡皮擦)等。
5、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有(触电)的
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所以要安全用电。              
6、注意用电安全:
(1)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2)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不要湿手触摸电器,
(4)清洁电器时要断开电源;
(5)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7、为什么要安全用电?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源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所以要安全用电。                                                                                                                                                                    
第9课:有趣的磁现象
1、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能指示方向。
2、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3、两块磁铁的实验
相同的两个磁极(如S——S,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
N,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磁极靠近的方式实验现象: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4、为什么有时磁铁隔着物体仍能吸铁呢?
在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具有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磁力)。在磁场中,一些非铁磁性物质,如(玻璃),(纸)、(塑料)等不被磁化,不产生磁力,不影响磁场的作用力。所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玻璃、纸片等仍能产生吸引力。
5、哪里运用了磁?
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磁性擦窗器)等。
第10课:指南针
1、磁铁有(指示方向)的特性:N是指(北),S是指(南)。
2、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是因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指向的南极(或北极),就是地球磁场的北极(或南极),我们的祖先根据这一性质,发明了指南针——(  司南  ),来测定方向。
第11课:神奇的电磁铁
1、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吸铁?
因为电磁起重机里存在着线圈和铁芯。在铁芯上绕上导线,通电后就变成了(电磁铁)。通电时能吸住铁,断电时铁就会掉下。
2、电磁铁确实也出现与磁铁一样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所以电磁铁也有
(  磁极  )。
3、怎样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
(1)用增加线圈匝数的方法;
(2)用增加电流的方法;
(3)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加电流的方法。
4、课后题2用小卡片剪成小鱼的形状,在“小鱼”身上别上回形针。讲“小鱼”放到盛着清水的杯子里,你能不弄湿手和工具,把“小鱼”从杯子里“钓”出来吗?
设计方案:(1)做一根磁的鱼竿,将带回形针的“小鱼”钓出来;
        (2)用较大的磁铁,隔着玻璃杯把“小鱼”移出杯子。
第四单元:各式各样的能量
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
1、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2、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声能)、(光能)、(热能)、(磁能)、(电能)、(潮汐能),
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3、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其重要性,缺一不可。
4、(核能)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率高又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第13课:能量的转换
1、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的步骤
准备材料:一根轴、一个安装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
(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
(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小水轮就做成。
2、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
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小水轮就回转动起来。
3、怎样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4、发电实验步骤
(1)将棉线紧紧地缠绕在小发电机的轴上。
(2)将灯泡与发电机连成一个电路。
(3)试着用手转动轴,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再快速拉动棉线,使轴高速转动起来,观察灯泡。
水中具有的能量转变成电能。
5、除了(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核能)、(风能)、(热能)、(太阳能)等都
可以转换成电能。
6、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7、课后1:请运用所学****的能量转换的知识,设计一个能量自给房屋。
设计的文字概述:用风来发电、用水流来发电、用太阳能来提供热能等。
利用的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主要特点是:能量互相转换,能源合理利用,清洁环保。
第五单元:变化着的地表
第14课:大地的变迁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2、大陆漂移学说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第15课:大地的震动
1、地震是一种( 自然现象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 岩层断裂 )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  裂缝  )移动时,大地就会(  晃动  ),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 岩石断裂 )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 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 震中  ),
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是,地面震动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的破坏。
4、(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5、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蒡边、墙角等;
(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
(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记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16课:火山的喷发
1、(火山喷发 )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岩浆 )、( 气体 )和( 碎屑 )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1)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岩浆不
断的向地表上升;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裂缝上升,随时向外迸发。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 岩浆 )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 熔岩流 )。
4、火山的利与弊
  弊: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
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1)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2)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
(3)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4)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5)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1、岩石碎裂的原因:自然界的岩石受到昼夜(气温变化)的影响。
2、岩石碎裂原因实验:先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注意: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不要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3、除了日夜气温变化会使岩石崩裂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像这样岩石不断(破碎)的现象,就是岩石的(风化)。
4、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有( 搬运  )作用。
5、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 上游 )、 ( 中游 )、( 下游 )三个主要河段。
(  上游  )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  中游  )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
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  下游  )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6、( 石笋 )、( 钟乳石 )和( 石柱 )都是石灰岩( 沉积物 )形成的。
7、石笋形成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100克明矾、柔软的棉纱线、开水、小石块2块。
(2)去两个烧杯,各加100毫升水,往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加入100克明矾。
(3)棉线两头各绑上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到两个烧杯中。
(4)将两个烧杯之间的棉线打个小环结,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纱线的小结和桌面上会形成仿似钟乳石或石笋的固体。
8、岛屿不断“长大”的原因:江河的泥沙(搬运)作用可以形成陆地。所以在一些江河的入海口会形成一些岛屿或三角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举报
  
龙山中心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姓名:            成绩:      
一、填空:(40分,每空1分)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  根  、  茎  、 叶  、  花  、  果实   种子  。
2、植物的根具有  固定  植物,  吸收水分  和  矿物质  的作用。
3、植物的茎有运输  水分  和  养分  的作用,还有  支持植物体  的作用。
4、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  叶片  来接受阳光。
5、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  氧气  ,并排放出  二氧化碳  ,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
下,会吸入  二氧化碳  ,制造  淀粉  ,并释放出  氧气  。
6、叶片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  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
7、  叶片  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  水分  和  二氧化碳  ,制造出  淀粉  ,并释放出
  氧气  。
8、由  萼片  、  花瓣  、  雄蕊  、  雌蕊  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某些部
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9、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  雄蕊  和  雌蕊  起着重要的作用。  雄蕊  上的花粉传到
  雌蕊  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  雌蕊的子房  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
10、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  生殖  器官,内有  胚珠  ,发育后成为  种子  ,
  子房  发育成熟后即为  果实  。
11、果实包括  果皮  和  种子。果实是由花的  子房  形成的。我们吃的苹果是它的
  果皮  。
二、选择:(16)
1、下列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的是(  A  )
A、大豆              B、玉米                C、水稻
2、植物的运输器官是(  B  )
A、根                B、茎                C、叶
3、植物的(  C  )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
A、根                B、茎                C、叶
4、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完全花的是(  C  )
A、百合花            B、南瓜花              C、白菜花
5、果实里有(  C  )
A、种子              B、果皮                C、果皮和种子
6、植物靠(  A  )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
A、根                B、茎                C、叶
7、花的雌蕊和雄蕊有(  C  )的作用。
A、保护种子            B、保护果实            C、繁殖
8、植物的叶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能产生(  C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三、判断:(6分)
1、蔬菜中的苦瓜、丝瓜、茄子等都是植物的果实,而我们吃的水果如:橙、杨桃、葡萄等不是植
物的果实。                                      (  ×  )
2、木棉属于不完全花。                                  (  ×  )
3、花萼可以保护幼嫩的花蕾。                              (  √  )
4、从根的顶端到省油根毛的的一段,就是根尖。                  (  √  )
5、花能够繁殖后代,是由于具有雄蕊和雌蕊。                    (  ×  )
6、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绝大部分是有绿叶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