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3
文档名称:

《税务检查》税务学习丛书.pdf

格式:pdf   大小:2,298KB   页数:47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税务检查》税务学习丛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9/19 文件大小:2.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税务检查》税务学习丛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税务检查概述
第一节税务检查的概念和作用
一、税务检查的概念
(一)税务检查的概念及其内涵
税务检查是实现税收职能的重要手段,它是伴随着税收的产
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税收的发展而发展。税务检查亦称税务查账
或纳税检查,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
和监督,以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一种管理活动。
税务检查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税务检查的主体是税务机关,目前主要有省、地、县级国
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设立的执行税务检查职能的税务机构。进
行税务检查时,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的职能,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
利益,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体现了税收的强
制性特征。
税务检查的客体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和扣缴义
务人履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情况。纳税人的应税行为、扣
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行为往往是和纳税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
和扣缴义务的情况,就要同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经济活动
的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
税务检查的依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税收法规,以及国
家财政部门为实现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而制定的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会计准则和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等。其中,税法应是税务检
查的主要依据,它是税务机关实施检查、审理定性和作出结论的
重要准绳。
税务检查的目的是依据国家税收法规,查处税收违法行
为,保障税收收入,促进依法纳税,保证税法的实施。在纳税人
自觉申报和税收征收管理机关优化服务的基础上,各级税务机关
应重点加强税务检查,严厉查处偷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确保各
项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税制改革的进一步
深化,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无论是改革之初的
“一员到户、各税统管”,还是后来实行的“征、管、查三分离”和
“三位一体”模式,以及现在实施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
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税
务检查工作在其中都有着重要地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
用也越来越大。税务检查对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加
强竞争创造良
好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税务检查和会计检查、审计的异同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检查监督,就其职能作用来说,主要有会
计检查、审计和税务检查。它们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三者都是通过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及与此相关的
经济业务事项,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及其账证、账账、账表和账
实进行复核审查,以发现问题,达到检查目的,并且它们的检查
方法也基本相同,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不同点。税务检查与会计检查和审计的不同点主要表现
在:
)检查的主体不同。如前所述,税务检查的主体是税务机
关,而会计检查的主体是财政部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及其主管部门等。审计的主体则是国家审计机关,各机关、团体、
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它们还可以委托社会
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检查或审计。
)检查的主要依据不同。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的主要依
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税收法规,虽然各种财务会计制度也是税务
检查的重要依据,但当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处理办
法与税法不一致时,应以税法规定为准。会计检查的主要依据是
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及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
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等。审计的主要依据则包括国家的各项方针政
策、财政法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及其他经济法规。
检查的范围不同。税务检查的对象主要是纳税单位和个
人,它不仅要检查应纳税金的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纳税环节、纳
税期限以及减税免税等,而且要对影响纳税和扣缴税款的诸因素,
如生产经营收入、生产经营成本、经营费用、经营利润和有关经
济活动等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会计检查的范围包括所有的机关、团
体、企事业单位等,而不论是否是纳税单位,它主要检查一个单
位(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等会计事项,验证经济活动和
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政策和制度要求,从检查资料中揭示问题,促
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其范围要
比税务检查广。审计的范围则包括对各级政府和财政、金融机构、
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经济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以
监督上述各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