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摘要
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而制得。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收率较低,一般在70%左右,容易发生副反应,产品成色较差,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本文介绍使用新型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维c对阿司匹林生产的影响,以此来论证维c催化剂在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优点,利用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实验条件,以此达到最佳产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合成优化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
1
1
、解热 1
、抗风湿 2
2
2
2
2
2
第二章方案设计 3
3
3
3
3
3
4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5
5
5
5
5
6
6
第四章展望 7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前言
中文俗名:拜阿司匹灵、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熔点135~140℃,无气味,微带酸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和氯仿溶解,微溶于水,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该品1g能溶于300ml水5ml醇10-15ml醚或17ml氯仿。
[1 ]
:用浓硫酸做催化制备:取20 g 水杨酸、28 mL 乙酸酐、10 滴浓硫酸倒入三颈瓶内,将三颈瓶放入加热套中加热,加热到50 ℃,将温度控制在50~60 ℃之间,反应0. 5 h. 加热的同时,开动搅拌器搅拌,待反应完全后,停止搅拌,反应溶液于搅拌下倒入冷水中,自然冷却至室温,至乙酰水杨酸全部析出,抽滤,即得粗品.
精制[2 ]
将粗品置于烧杯中,加入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在搅拌下倒入热水中。活性炭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脱色,趁热过滤,滤液自然冷至室温,析出白色结晶。将析出结晶用油滤,再用少量50 %乙醇洗涤,自然避光干燥,即得精品.
:使用维生素c作为催化剂进行阿司匹林的合成, 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最佳工艺,这种方法中使用的维生素􀀁价格低廉, 来源丰富, 环境友好, 应用前景乐观
产品特性: 稍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针状结晶,干品无臭,湿品有乙酸臭.
注:(1) 通过比较可得出用NaHSO4·H2O 做催化剂时反应温度为75 ℃,水浴温度为87 ℃,反应时间为30 min 时产率最高且安全可靠,对设备腐蚀性小.
(2) 造成精品产率较低的原因是精制时乙醇(无水) 加得太多. 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1 g 粗品溶于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