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的尴尬
中医号脉象的尴尬
一位网友留言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脊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卫生部发言人的此番表态深以为然。但同时,我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中医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不能不引起国人的深思。
有网友尖锐指出,中医走到今天是存还是废的处境,是由于卫生部在中医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和措施的结果。概括地说就是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管理中医,用培养西医的方式培养中医,将中医“西医化”。这位网友说,中医和西医各自孕育于两个完全异质的文明系统,因此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用任何一方改造另一方,都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消亡。而用西医改造中医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庸医的大量增加和良医的急剧减少。
中医院沦为二流西医院
来自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指出,我国
现在的等级中医院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在这些“中医医院”中,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多数中医已不会用“望、闻、问、切”辨证施治。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王丽介绍,有一位老年妇女患者,
咳嗽两个多月,在西医院服用了多种抗生素、止咳药不见好转,她怀着希望转到一家中医医院就诊。一位专家竟然给病人一边输抗生素,一边吃中草药。一个月以后,病情仍不见好转。王丽看了一下这位中医院专家开的方子,组方用的全是清热药和止咳药,每次开十天的量,根本没有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而是受了西医理论的影响。王丽给这位患者开了三副中药,三天后她的咳嗽就好了。
身兼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的贾谦认为,现在中医院中的医师不能掌握中医理论和技能,西医水平又无法和专业西医医师相比,所以中医医院已经沦落成“二流的西医院”了。据了解,我国中医院校每年招收几万名学生,但培养出的真正中
医并不多,有中医科研成就者很少,明白的中医更是罕见。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认为,这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医化的结果,大部分老中医也持此看法。
对32所中医院校的调查显示,学生约1/3的时间学习西医,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丰富,但中医理论基本训练严重不足。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了1/4。历来被中医大家所重视的中医经典学习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中医教学中掺杂“牵强附会”的西医学诠释内容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基本看不懂中医古籍。中医科学院的一位教授介绍,由于课程设置和考试关系,他的21个研究生的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却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在技能培养上,学生要做很多动物实验,但对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功夫训练不足。毕业后,多数学生不大会用中医理念看病,大多转行西医,或名为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中医药学研究
生,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提高,而是按照西医的教育模式和标准,提出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并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
贾谦举例说,有位中医学院院长原是西医妇科硕士,做了两年白鼠实验成了中医博士,当上了中医学院的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教授痛心地称:“我们是一代‘完人’,完蛋的完。”他担心学院派、实验派中医成为主流后,中医将不知如何发展。
调查显示,现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