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补充
需求曲线:①需求曲线上每一点都是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条件下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②需求曲线上每一点都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点;③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基数效用论。
例: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X1 X2 ,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P2,消费者的收入为M,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练习第七题)
例: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4Y3,则他在Y商品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对Y的需求与X的价格有什么关系?1
分析:⑴根据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X4Y3,可以得到X、Y的边际效用:
d(X4Y3)d(X4Y3)33MUX==4XY,MUY==3X4Y2 ① dXdY
⑵假设消费者的预算线为:M=XPX+YPY ②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则为:
将①代入②得到: MUXMUYPMUX=?X= ③ PXPYPYMUY
PXMUX4X3Y34Y4===?XP=YPXY ④ 42PYMUY3XY3X3
将④代入②得到:
43M=YPY+YPY?YPY=M,并且与X的价格无关。 37
3、用货币衡量的总效用、总支出和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度量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了一种商品后他在总体上得到改善的程度。消费者剩
余(consumer surplus)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效用)与实际支付价格(消费支出)
2之间的差额。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关键是区分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增加的商品愿意
支付并且能够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后者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消费者剩余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衡量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影响。
1
2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该方法建立在基数效用之上,得益于马歇尔的贡献。
P
P0 总支出
0 X0 X
图3-8 需求曲线、总效用、总支出和消费者剩余
例:宛如为购买第一件装饰品愿付10元,第二件愿付9元,直到第10件愿付1元,第11件就不愿付钱了。
(1)假如每件装饰品需付3元,她将买多少件装饰品?她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装饰品的价格涨到每件5元,情况又怎样?
解析:(1)因为宛如对第八件装饰品愿意支付3元,即第八件装饰品的边际效用等于
3元货币的效用之和。CS=7+6+5+4+3+2+1+0=28元
总结:消费者剩余=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对于离散型而言,采用∑求和获得消费者剩余,对于连续型,需要采用定积分的方式,通过反需求函数获得消费者剩余。
例: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3M,其中,q为某商品的消费数量,M为收入,求:
(1)该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2)该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
(3)当P=1/12,q=4时的消费者剩余.(练习第九题)
4、需求曲线为什么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吗?3
(四)消费者均衡的边际分析
Y产品来衡量)
A
PX X PYPY
B
MR=MRSXY
0 XA XE XB X
3 使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概念则是在序数效用论的框架内解释需求规律,使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分析方法)或消费者剩余概念(总量分析方法)则是在基数效用的框架内解释需求规律。
图3-7 消费者均衡的边际分析由于消费者均衡条件为:PXMUX
(3-11) =MRSXY=PYMUY
其中,PX为X产品的相对价格,由市场确定,是一个常量。它表明消费者为获PY
MUX是消费者为了获得1单位X产品愿意放MUY得1单位X产品所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消费者为获得1单位X的边际成本。MRSXY或
弃的Y产品数量,也可以看成是消费者消费1单位X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由于存在边际效用(替代率)递减规律,因此,边际收益也存在递减的趋势。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消费者的总效用达到最大。见图3-9,该图与图3-6对应。
(五)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证明
消费者在既定的预算约束M=XPX+YP是一个Y下寻求效用U(X,Y)极大化,条件极值问题,即
MaxU(X,Y)
=XPX+YPY
这类条件极值通用的求解方法为“拉格朗日乘数法”,第一步是制造一个拉格朗日函数,即
L=U(X,Y)+λ(M-XPX-YPY) (3-12)
其中,λ是拉格朗日乘数。
第二步是将(3-12)式分别对X、Y和λ求偏导,并令其等于零,则组成如下方程组:
?L?U=-λPX=0 (3-13) ?X?X
?L?U=-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