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说课稿
梁才实验幼儿园李丽
一、设计意图:
儿童是天生的大自然和科学的爱好者,自然界中的无穷奥秘、生活中的奇妙现象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是孩子议论的永恒主题。因此汲取幼儿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讨论,感受自然与科学的伟大,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纲要》中也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吹泡泡”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童年中最好玩、最难忘的游戏。本次活动意在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2、学会用语言表达猜想的操作结果,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吹泡泡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料:各类带孔的塑料玩具、吸管、正方形孔、三角形孔、长方形孔、圆形孔玩具、鞋刷、漏勺、梳子、牙刷、硬卡纸、树叶、苍蝇拍、剪刀、光盘、泡泡液、盆、托盘、泡泡机等。
备:幼儿已玩过各类吹泡泡的游戏。
备:用于猜想、实验、记录的ppt、吹泡泡的音乐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知道有洞有缝隙的工具都能吹出圆圆的泡泡。
难点:能运用操作材料自主探索,并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五、活动过程
:
(1)、师与幼儿听《吹泡泡》音乐进入活动室,追赶活动室内的泡泡。
(2)、谈话活动引出吹泡器。
(一),猜想并验证,只要有洞、缝隙的物体都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漏勺、吸管、多形状孔的玩具,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表上分组记录猜测结果。
(2)、动手验证
师提出操作要求:四人一组取出准备材料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在记录纸上进行验证记录,分组展示记录结果。
温馨提示: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全面观察,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3)、分享交流
探索发现:只要有洞、缝隙的材料都能吹出的泡泡。
(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
,自己制作泡泡器。
(1)、出示小电线、小树叶、硬卡纸、彩带等没有直接吹出泡泡的材料。
(2)、引导幼儿将学会的经验加以运用,把这些不能吹出泡泡的东西变成能吹出泡泡的吹泡器。
(3)、动手制作、交流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猜想并验证,任何形状的镂空物体都可以吹出圆泡泡。
(1)、猜想环节
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铝丝引发幼儿探究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大胆猜测、在记录